基层有了这样的社会基层组织,秦国才有了变法图强的根基!



基层有了这样的社会基层组织,秦国才有了变法图强的根基!
本文插图

在商鞅变法前的秦国 , 赢氏部族虽已成为国家王族 , 百姓敬畏之心已成 , 法制已有雏形 。 但秦国与中原列国的战争日渐频繁 , 秦国对土地和人口的渴求 , 依然相当强烈 。
如何管理好秦国子民 , 稳定社会大局 , 成为重要课题 。 秦孝公在秦国屡受魏国侵袭 , 陷糟灭国之时继承王位 , 面临的是“改也是死 , 不改也可能死”的境地 。
此时中原列国兴起变法 , 人才蜂拥云集 , 各自寻找着最佳诸侯 , 实现自己的济世梦想 。 秦孝公找准这个机会 , 发布人才召集令 , 商鞅也便在这时进入秦国 , 开始变法 。
变法的第一要务 , 就是要贯彻法制 。 民众要接受法制 , 就需要在民众间建立组织 , 号令也才可以得以施行 。 因此 , 商鞅变法最重要的事情 , 就是建立社会基层组织 , 那么商鞅是如何建立的呢?
秦国的社会基层组织 , 是以秦国法制作为基础的 。 变法所打破的等级地位 , 在秦国赢氏部族与百姓中产生了巨大的撞击 。 秦国欲破先立 , 从秦文公时期的立法图强 , 到秦孝公时期的大破大立 , 终于促使秦国走向列国所无法抗衡的强大之路 。 而社会组织 , 在秦法的约束中 , 逐渐也变得规范起来 。
建立地方政府系统 。 集里成亭 , 集亭成乡 , 集乡成县 , 县有令、丞 , 县以上设郡 , 郡有守、尉 , 并直属中央政府 , 共三十六个郡 。 行什伍之法 , 建立社会基层组织 。 十家编为一组 , 互相勉励生产和监督行动 , 一家犯法 , 其他九家有检举的义务 , 不检举者腰斩 。 这种严酷的刑法 , 秦国百姓曾经的家族经营的制度 , 向郡县制开始转移 。 郡县官员成为百姓的父母官 , 掌管田赋 , 编制户籍 , 中央政权直接控制人力物力财力 , 秦国的社会组织开始呈现作用 。
【基层有了这样的社会基层组织,秦国才有了变法图强的根基!】这种社会组织 , 除了遵纪守法 , 维护秦国赢氏家族的尊严 , 同时还承担着民间习俗的渐次形成 。 比如一家有两个成年男子 , 强迫分居;不分居者 , 加倍赋税 。 每一个国民都要有正当职业 , 游手好闲的人 , 包括世袭贵族和富商子弟 , 如果不能从事正当职业 , 一律当作奴隶 , 送到边疆垦荒 。 人民要学习最低程度的礼仪 。 父子兄弟姐妹 , 不准同睡一个炕上 , 必须分室而居 。 这些最基本的社会礼仪 , 现在看来何其简单 , 但在上古之时 , 要形成如此民间风尚 , 是非常不容易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