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文」2002年,姜文被禁止做导演的第二年,他主演了这片,上映技惊四座( 二 )


所以拍摄《寻枪》时 , 姜文正在“服刑期间” , 那时他也刚拍完《阳光灿烂的日子》没几年 , 正处于导演创作的巅峰 , 所以拍摄《寻枪》时肯定是有很多自己的想法在里面的 , 而陆川只是个新人导演 , 在姜文面前能有什么话语权?
其次就电影本身来说 , 《寻枪》是超现实主义的作品 , 讲述的是主人公的臆想世界 , 风格诡异迷幻 。
陆川最被人熟知的作品是《可可西里》、《南京!南京!》这样的现实主义作品 , 风格写实 , 直戳人心 , 和《寻枪》那种晦涩隐喻的风格明显不搭 。
与此同时 , 影片cult味十足的镜头、剪辑风格 , 在陆川此后的作品中确实也再未出现过 。
而姜文电影的特点就是隐喻和梦境 , 《寻枪》放在姜文电影中毫无违和感 。
所以简单分析就可以得出 , 《寻枪》是一部借了陆川外壳的“姜文电影” 。
陆川在后来谈到这类话题时 , 面对“江湖传言” , 他也未刻意避讳和姜文的分歧:
“我同意姜文对于故事里‘枪’的定义 , 一个人用生命去找一个东西没有错 。
我跟姜文的分歧在于 , 他想拍一个《秋菊打官司》式的作品 , 一个人很‘轴’地去找枪;而我觉得《寻枪》说的是一个生活底层的变形虫 , 他必须要付出生命去完成 。 ”
谈到合作过程 , 他也直言“合作有如战时 , 每天都需要消耗大量能量” 。 (内容详见访谈文章《陆川:我的寻枪记》)
一部电影导演想要与演员想要的天壤之别 , 这个分歧是非常严重的 , 谁低头就会输掉整个电影的风格走向 , 当然这次新人陆川低了头 。
不过这段经历虽然坎坷 , 但也让新人陆川感受到了什么是真正的电影制作 , 这对他此后的导演生涯是大有裨益的 。
二、一宗离奇手枪丢失案
我们再来欣赏一下电影本身 。
《寻枪》的故事很简单 , 马山(姜文饰)是贵州某镇的警察 , 一天早上醒来他发现自己的手枪丢了 , 枪里还有三颗子弹 , 随时会变成杀人利器 , 他回忆起昨晚自己参加妹妹的婚宴 , 因为喝得酩酊大醉被人送回家中 , 这把枪很可能就在参加婚宴时被偷了 , 于是他开始了寻枪之旅 。
经过一番摸索 , 几个嫌疑人进入他的视野:卖羊肉粉的刘结巴 , 送他回家的周小刚 , 以及昔日恋人李小萌(宁静饰) 。
在马山不断追踪凶手时 , 意外发生了 , 披着雨衣的不速之客闯入周小刚家打死了李小萌 , 而凶手使用的凶器就是马山丢失的那把枪 。
马山锲而不舍继续追捕凶手 , 最后抓住了凶手刘结巴 , 自己也中弹身亡 。
刚开始看《寻枪》会觉得这是一部犯罪嫌疑片 。
影片开门见山交代枪丢失了 , 然后围绕了“丢枪-寻枪-枪响-找到枪”的脉络平铺直叙 , 期间发生的凶杀案也是犯罪片惯常的套路 。
可是看着看着越看越迷糊 , 马山作为寻枪人 , 没有严谨的推理 , 没有激烈的博弈 , 他仿佛鬼上身一般絮絮叨叨 , 寻枪时和个无头苍蝇般到处乱撞 , 看到后来才明白 , 创作者压根儿不关心枪去了哪里 , 枪不过是电影的引子罢了 。
紧接着看《寻枪》会觉得这是一部荒诞的讽刺电影 , 皮哥一度觉得它和黄建新的《黑炮事件》有点像 。
《黑炮事件》里丢失的是象棋里的一对黑炮 , 牵一发动全身 , 讽刺了体制内的各种问题;
《寻枪》丢失的是一把枪 , 通过寻枪来反应社会问题 , 比如马山正在经历的中年危机 , 比如那个时代对性的压制 , 再比如周小刚靠违法手段发家致富等 。
种种现象都是在寻枪途中揭开的 , 不过影片对现实的批判讽刺只是浅尝辄止 。
看到最后才发现《寻枪》是一部心理电影 , 整个电影都是马山的臆想世界 。
故事的背后是“贼喊捉贼” , 马山根本没有丢枪 , 相反他在婚宴上偶遇昔日恋人李小萌 , 发现他和周小刚勾搭在了一起 , 心里开始酝酿报复 , 那时候他的精神已经失常 。 随后他给自己制造了一个“枪被人偷了”的假象 , 但去杀周小刚时却意外杀死了李小萌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