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清平乐》狄青下线,最大战绩是平广西叛乱?侬智高大南国了解下( 二 )


历史《清平乐》狄青下线,最大战绩是平广西叛乱?侬智高大南国了解下
本文插图

其时 , 侬智高将兵力收缩到昆仑山(广西宾阳昆仑山)以南 。 宾阳昆仑山被称为“昆仑台地” , 为大明山余脉 , 周围群山环拱 , 层峦叠嶂 , 苍峰似海 , 绵亘相偎 , 中通隘道 , 北高南低 。 昆仑关正覆压在迂回曲折的山道之中腰 , 好比食道之咽喉 , 扼守南北往来之要塞 。 显然侬智高的战略是固守昆仑关 , 以逸待劳 , 并寻求反击机会 。 如果讨伐军长久无法突破侬军防线 , 更多广西豪酋也会倒向侬智高一方 。 而如果讨伐军突破了防线 , 也就进入了侬军的主场 , 并会因翻山越岭导致体力严重损耗 , 不利于决战 。 在战略上 , 侬智高是显得较为明智的 。

历史《清平乐》狄青下线,最大战绩是平广西叛乱?侬智高大南国了解下
本文插图

▲侬智高起义进退路线图
狄青与余靖、孙沔会师于宾州后 , 麾下有三万一千兵力 , 看似雄厚 , 但两广的精兵已经被侬智高重创 , 且狄青麾下的南方兵本身战斗力就较弱 , 还多有意志不坚、首鼠两端的土兵 , 来自西北地区的西军仅有一万人 。 ②(史载“鄜延、环庆、泾原路择蕃落、广锐军曾经战斗者各五千人” , 即兵力一万 , 《宋史·兵志》又载“蕃落陕西沿边厢兵有马者 , 天禧后 , 升禁军 , 极边城砦悉置” , 看起来有5000骑兵 。 然而宋朝当时是极为缺乏骑兵的 , 马军编制不代表一定会有马 , 即便有马也可能是骑马步兵 , 故真正能用于战场冲击射击的骑兵 , 笔者认为归仁铺之战中不会多于2000 。 另外 , 蕃落是番号 , 不代表是少数民族骑兵)

历史《清平乐》狄青下线,最大战绩是平广西叛乱?侬智高大南国了解下
本文插图

《曾巩集》卷52《南丰先生集外文·杂识二首》载:“先是 , (狄青)青已纵蕃落马军二千出敌后 。 至是 , 前后合击 。 ”这也印证了狄青麾下的骑兵只有2000人 。 当时宋夏已经休战 , 但南征如果调拨北方士兵太多 , 很可能因不适应环境爆发疫病而死伤惨重 。 后来神宗朝郭逵征交趾就出现了这种情况 。 但众所周知北宋时南方的军备是非常虚弱的 , 既然狄青手上的西军数量有限 , 这一仗便并不好打 。 狄青首先下令斩杀了败将陈曙及在陈曙战败时溃逃的殿直袁用等三十余人 , 以立军威 , 而后下令军队休整十天 。 侬智高军间谍得到消息 , 认为狄青军不会行动 。 但次日 , 狄青便下令全军开拨 , 狄青亲自率领先阵 , 余靖、孙沔率领后继部队 , 于夜间翻山越岭而行 , 绕过侬智高军的防御 , 偷过昆仑关 。 但侬智高很快就得到消息 , 集结兵力赶来 , 将宋军堵在山下 。 显然侬智高有一定军事才能 , 集结军队的速度非常迅速 , 而且通过限制宋军的前进 , 使得宋军无法完全在平原上展开 。

历史《清平乐》狄青下线,最大战绩是平广西叛乱?侬智高大南国了解下
本文插图

关于侬智高的兵力 , 网上有说法说只有一万多人 , 但这是侬智高攻下邕州时的兵力 , 叛军仅攻打广州时就有2万 , 在广州又吸纳了不少有生力量 , 此时必已达到数万 , 与宋军数量基本相当 , 而拥有地利和主场优势 。 两军在归仁铺交战 , 叛军有主场优势 , 此前又数次战胜 , 因此士气极高 。 但宋军的战意也并不低 , 因为此前得到了狄青的鼓舞 。 在翻越昆仑关之前 , 狄青曾经在全军面前抛掷铜钱来预测天意 , 结果一百个铜钱都朝上 , 令全军士气大振 。 但实际上那些铜钱是特制的 , 两面都是正面 。 这个故事被明朝的冯梦龙记载在《智囊全集》中 。 侬军集中兵力攻击宋军中军 , 这些西南战士攻击极为彪悍迅猛 , “一人持牌以蔽身 , 二人持枪以杀人 , 众进如堵 , 弓矢莫能加” , 远程则依靠强弩与标枪 。 在搏斗过程中 , 宋军前锋孙节格斗而死 , 中军不敌向山上后撤 。 可以看出 , 侬军并不只靠南人常使用的刀盾 , 其军队中长兵器的比例也很高 , 俗话说——“一寸长 , 一寸强” , 这也是他们能够屡战屡胜的关键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