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头谈历史随着军机处的设立,雍正帝使封建皇权专制走向了极端
大清王朝创建之初(后金)到雍正时期 , 朝廷相继设置的重要军政机构有三个:一是议政处 , 二是内阁 , 三是军机处 , 军机处终极了大清王朝 。 这三大机构的变革发展 , 把封建皇权专制推向了极端 。
一、设立议政处 , 共同议政 。
议政处源自于关外 , 设立于崇德二年(1637年) , 是议政王大臣会议的办事机构 。 其成员主要由满洲贵族及八旗领主组成 , 称为议政大臣 , 参与军国大事的谋划、决策 。
本文插图
共同议政场景
二、承袭内阁制 , 逐步弱化、撤除议政处 。
内阁制度发端于大明王朝初期 。 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因担心相权过大而废除丞相后 , 亲自掌管六部 , 举国重大政务都由自己乾纲独断 。 天长日久 , 繁重的朝政让朱元璋深感心力交瘁 , 于是他便设置殿阁大学作为侍从顾问 , 帮助他处理一些政务 。
【老王头谈历史随着军机处的设立,雍正帝使封建皇权专制走向了极端】
本文插图
明太祖朱元璋(剧照)
明成祖朱棣承继大统后 , 选拔了部分翰林院官员作为殿阁大学士 , 进驻到皇宫大内的文渊阁 , 随时协助朱棣处理相关朝政 , 并开始参与国家机密事务的决策 。 于是 , “内阁”出现了 。
随着内阁地位的日渐攀升 , 大学士有了替皇帝起草批处朝臣奏章的票拟权 , 主持内阁事务的首辅更是高居众臣之上 。
本文插图
明代的内阁大臣(图景)
明代内阁对皇权有一定的约束 , 如诏令由内阁草拟 , 经内阁下发 。 而且 , 内阁大臣对皇帝诏令有权封驳 。
清朝的内阁 , 根基于“内三院” , 后来吸纳、承袭了明朝的内阁制度 。 天聪三年(1629年) , 清太宗皇太极在盛京设立文馆 , 其主要职责是翻译汉文书籍、记录政务得失 。
天聪十年(1636年) , 因政治需要 , 皇太极把文馆改为“内三院” , 即内国史院、内秘书院、内弘文院 。 大清入关 , 建立起了一统的全国政权之后 , 就开始沿袭明朝的内阁制度 , 变“内三院”为内阁 。
本文插图
清代的内阁大臣(剧照)
议政处、内阁两大军政机构并存后 , 军务归议政处 , 政务归内阁 。 随着历史的发展 , 皇权的干涉 , 内阁逐渐排斥议政处于机要事务之外 , 议政处的权利随之弱化 。 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 , 议政处被撤除 。
三、军机处使封建皇权专制走向极端 。
军机处 , 作为辅助帝王决策与行政的机构 , 因对西北用兵而初创于大清雍正七年(1729年) 。
当时 , 雍正帝因担心在太和门外办公的朝廷内阁漏泄机密 , 便在紫禁城隆宗门内北侧设置了“军机房” , 遴选内阁中处事老练且能严守机密的人员入值 , 帮助他处理军政事务 。 雍正十年(1732年) , 改称“办理军机处” , 之后逐渐发展成了大清王朝的中枢权力机关 。
本文插图
清代的军机处(图景)
军机处设有军机大臣、军机章京 , 但不是固定的编制、名额 , 而且都是兼职 。 不同的时期 , 根据需要 , 清朝的军机处成员少则二人 , 多的时候曾达九人 。
其主要职责 , 一是每日觐见皇帝 , 商讨承办、处理国家军政要务 。 然后 , 以面奉谕旨的名义 , 对各部门、各地方发布指示 。
推荐阅读
- 新华社外交部:美方限制中国留学人员签证是开历史倒车
- 历史大家官|曾宣称“苟富贵勿相忘”的陈胜在称王后为什么将投奔他的朋友杀死
- 苏卿讲历史|唐朝皇帝最怕过这几天,刚开始很兴奋,之后每天都要装病躲过去
- 历史旧影馆|8张历史上流传的朱元璋画像:被刻意丑化,图9才是他的真实样貌
- 鉴赏历史|古代有钱人三妻四妾,为何还要养丫鬟?原来是有一件事妻妾做不到
- 小辫儿说历史|“定远号”打捞现场,船体破败不堪,部分零件被日本运走盖了别墅
- 南書房|?从电影《勇敢的心》中,探寻苏格兰与英格兰之间的历史恩怨情仇
- 康康历史|古代日本为何全民“弃肉食草”,千年不知肉味?这得问问大乘佛教
- 川川讲历史|秦汉时期三种重要的选官制度及其实施情况
- 历史垂钓者|周世宗打下的半壁江山,被赵匡胤中途劫走,戏剧性的当了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