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找到病毒传播链?北京疾控“流调”工作这样做
文章图片
▲5月18日下午 , 北京市政府新闻办组织召开北京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108次新闻发布会 , 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主任、市政府新闻发言人徐和建主持 。 市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高小俊;市疾控中心主任曾晓芃;中央指导组专家、国家中医医疗救治专家组副组长 , 武汉江夏方舱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 , 北京中医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刘清泉;西城区卫生健康委主任陈新出席发布会 , 发布疫情防控有关情况 , 回答社会和市民关切的问题 。
文章图片
市疾控中心主任曾晓芃介绍我市流调工作开展情况:
流行病学调查是传染病控制最基础的工作 , 也是疾控中心的重要核心职责 。 通过对新冠肺炎疑似病例、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以及聚集性疫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 可以查清传染来源 , 探索疾病特征 , 判定和追踪密切接触者 , 阻断病毒的传播 。 北京市疾控中心坚决贯彻中央疫情防控的重大决策 , 严格落实北京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医疗保障组的防控措施 , 始终以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 。 流调工作遵从“两快、三准、四从严”的原则 , 坚决遏制疫情的传播 。
“两快”
一是响应要快 。 在疫情之初 , 市疾控中心即高度重视流调工作 , 市区疾控中心组建了522人的流调队伍 , 分布在16区待命 , 24小时值守 , 接到疫情报告后立即赶赴现场开展调查 。
二是发现病患要快 。 市疾控中心联合公安部门大数据专班 , 打造了全覆盖、无死角的流调快速处置网络 , 大大提高了发现病例、找到病例的效率 , 为及时控制疫情节约了时间 。
“三准”
一是首发病例要找准 , 首发病例是群体中第一个出现症状的病例 , 及时准确的找到首发病例 , 并以他为中心判定密接 , 从而有效控制风险人群 , 就会较快控制疫情 。
二是询问发病过程要准 , 流调时要仔细询问患者发病过程 , 明确最早发病时间 , 将出现发热、乏力、干咳、鼻塞、流涕、咽痛、腹泻等任何一种症状或不适的时间作为发病时间 , 可以有效避免因发病时间误判而导致密切接触者遗漏的情况 。
三是核酸检测要采准 , 这样才能获得病例和风险人群的真实感染情况 , 完善流调证据链条 , 提高溯源调查成功率 。
“四从严”
一是从严判定密切接触者 。 根据世卫组织指南 , 北京的方案在国家方案规定的密切接触者基础上 , 从严判定密切接触者的范围 , 即将疑似病例或确诊病例症状出现时间前2天扩大到前4天接触的人群 , 尽最大可能不漏掉一个密切接触者 。
二是从严排查病例周边范围 。 当病例、密切接触者涉及到医院、机关单位、写字楼、商场、工地、学校等集体单位或场所时 , 市区疾控中心会进一步扩大排查范围 , 增加核酸检测力度 , 最大限度控制疫情蔓延 。
三是从严横转协查病例密接 。 北京始终坚持疫情防控全国一盘棋 , 发现外省密接必须当天横转外省 , 记得最多的一个病例密接209人 , 分布在24个省 , 当天我们工作人员全部传发并确认完毕已是凌晨5点 。
四是从严调查聚集性疫情 。 聚集性疫情涉及病例多、波及范围广、溯源困难、传播容易 , 极易造成大面积暴发 , 因此我市一直严格流调 , 严格管控 。
高水平的流调是切实遏制疫情传播的关键环节 , 但实际工作中却经常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 。 比如 , 询问困难 , 只有完全掌握病例发病前14天到隔离前的活动轨迹 , 时间上不留空白 , 才能准确溯源 , 切实做到密切接触者不漏一人 , 我们的流调人员会通过特殊时间节点 , 如节假日、北京下第一场雪等、标志性人物和事件、手机支付记录等提示和帮助病例回忆;比如 , 查找困难 , 由于很多时候 , 接受流调的人员不能完全记住14天的活动轨迹 , 这就需要借助监控录像 , 但有时为了确认一个细节,需要查看录像几个小时甚至十几个小时;比如 , 有些病例配合程度低 , 这时我们的流调队员需要耐心地做好解释工作 , 讲解新冠肺炎的知识以及流调的目的、意义等 , 鼓励病例积极配合流调和临床治疗 , 增加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 还比如 , 也有个别病例隐瞒行程、接触过的人、国外就医史等 , 这就需要我们的流调队员及时甄别信息的准确性 , 对于难以查明的关键环节 , 必要时我们会通过联防联控机制 , 在相关部门的支持下 , 对病例的流行病学史进行核实和明确 。
流行病学调查需要社会和人群的良好配合 , 我们的工作得到了广大市民的理解和积极配合 。 截至5月17日24时 , 全市共计完成流调2800余例 。 目前疾控机构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任务依然艰巨 , 我们丝毫不能松懈 , 将密切关注疫情变化 , 继续加强流调工作的敏感性、准确性 , 24小时守护首都的安全 , 以更高的责任和标准 , 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
【如何找到病毒传播链?北京疾控“流调”工作这样做】采访人员提问:北京市疾控中心的实验室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主要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 , 又承担了哪些工作?
市疾控中心主任曾晓芃回答:
实验室检测工作是疫情防控的重要技术支撑之一 , 检测数据是采取防控措施的依据 , 也是评价防控效果的指标 , 还是调整防控策略的关键 。 北京市疾控中心的实验室在此次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的技术支撑作用 。
一是做好技术储备和技术把关 。 根据湖北武汉疫情 , 我们中心从今年初就建立了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方法 , 为及时发现病例打好基础 。 在疫情初期 , 检测任务主要由市疾控中心承担 , 曾在一昼夜检测近700份样本 。 随着检测机构的增加 , 遇到急难险重的任务 , 市疾控中心要起到把关和救火队的作用 , 比如在小汤山医院启用之初尚未具备完全检测能力时 , 紧急派出移动检测实验车和检测人员进行支援检测近1个月 。 我中心实验室检测人员24小时值守 , 至今累计完成20000余份样本的检测 。 另外 , 我们还通过持续监测本地病例病毒基因变异情况、对境外输入病例的病毒开展基因测序、分析国内外病毒的差异等方式密切关注新冠病毒分子流行病学变化 , 为预测疫情发展趋势、调整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
二是对检测的关键环节优化评估 , 及时提出改进建议 。 检测试剂是影响检测结果准确性的关键因素 , 今年1月 , 我们对获批的全部试剂进行了灵敏度和准确度技术评估 , 并持续进行质量监测 , 不断优化检测策略 , 如在风险较高时采用双试剂检测 , 尽量排除“假阴性”结果;还通过发布混检技术规范 , 在确保结果准确的前提下 , 提高检测效率、降低检测成本 。
三是做好全市检测机构的质量控制 。 为适应防控工作的需求 , 检测工作由最开始的只有市疾控中心承担 , 逐步增加到目前的70家检测机构 , 每天检测量达到5.1万个样本 。 为此 , 我们编写发布了《新型冠状病毒检测质控与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规范》等4个技术文件 , 分别对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的样品采集、样本运输和交接、检测流程、质控要求、人员防护、样本溢撒事故处理等提出明确要求 , 提高检测质量、保证生物安全 。 为确保各检测机构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 我们通过发放考核样本 , 对其检测的样本进行复核检测等方式对检测机构的能力进行技术评估和考核 , 截至目前 , 已累计发放考核样本735个 , 检测结果准确率为100% , 我市全部核酸检测机构累计检测的样本数已超过65万份 , 为我市疫情防控提供了坚实可靠的技术支撑 。
推荐阅读
- 三国杀:卡牌是否应该“界限突破”?且看这版「界闪电」设计如何
- 中美关系直击要点!外交部长王毅记者会核心内容精炼 提及中美关系、病毒源头、香港事务等问题
- 颜值在线的它,东风风行T5L表现如何?网友:“纸老虎”
- 环球网王毅:病毒源头问题上,中方与美国一些政客之间的分歧,是真相与谎言的距离,是科学与偏见的对比
- 花高价买了电动车头盔,如何做好头盔防盗,网友出奇招
- 八旬老人走失 武穴两派出所接力助其找到家人
- 病毒武汉病毒研究所所长王延轶回应病毒起源阴谋论
- 王毅王毅谈病毒溯源调查:反对任何“有罪推定”
- 外行领导内行,关键是要看你如何去领导
- 如何选择小型SUV?开得好,用得好,价格好,最低6万,最高10万,到底便宜不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