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王武丁继位前三年一句话也不说,是为了孝还是别有原因?
商王武丁是商朝第二十三任君主 , 夏商周断代工程将武丁在位时间定为公元前1250年—公元前1192年 。 相传 , 武丁继位之初 , 守古礼为其父王守丧三年 , 这三年中武丁一句话都没说过 , 将一切政事都交给由冢宰决定 , 自己则通过观察政治风气 , 对于治理国家有了成算 。 三年守丧期满后 , 任用刑徒出身的傅说及甘盘、祖己等贤能之人辅政 , 励精图治 , 使商朝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得到空前发展 , 史称“武丁盛世” 。 这件事在《尚书》中有记载 , 但是对于这件事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 子张曾经问过孔子 , 孔子的解答被记载于《论语.宪问篇》第四十章 , 其原文是:子张曰:“《书》云:‘高宗谅阴 , 三年不言 。 ’何谓也?”子曰:“何必高宗 , 古之人皆然 。 君薨 , 百官总己以听于冢宰 , 三年 。 ”
文章图片
商王武丁
高宗指的就是武丁 , “谅阴”则是天子守丧的意思 , 一有学者认为“谅阴”就是“梁闇” , 闇读音为ān , 同庵 , 钱穆先生注释道“天子居丧之庐” , 一般认为也就是天子守丧时搭一个茅草屋 , 住在里面 , 这种茅草屋比较简陋 , 大概就是几根木头搭个三角形的支架 , 上面覆盖茅草即可 , 称之为“梁闇” 。 “冢宰” , 官名 , 即太宰 。 殷商时设置地位仅次于三公 , 为六卿之首 。 周武王死时 , 成王年少 , 周公曾以冢宰之职摄政 。
文章图片
《论语》这一章的译文也以这样理解 , 子张说:“《尚书》上说 , ‘高宗守丧 , 三年不语 。 ’这是什么意思?”孔子说:“不仅是高宗 , 古人都是这样 。 国君死了 , 新君守丧的三年中 , 朝廷百官都各自管好自己的职事 , 听命于冢宰统一管理 。 ”
文章图片
在孔子看来 , 古人守礼的状态比当时的人要好得多 , 所有的君主在继位之初 , 都要守丧三年 , 以表示孝 。 但是守丧的形式应该不都是三年不言吧 , 武丁三年不言被专门记载下来了 , 应该就是因为这种行为很少见 。 三年不洗澡?三年不喝酒?三年不干涉及享乐的事情应该都可以吧 。 只要能充分表达自己悲痛的心情就可以了 。 而且 , 钱穆先生还认为就所谓的三年不言并不是三年什么话都不说 , 而是守丧的三年中不谈政事 。 总而言之 , 武丁的三年不言是出于孝和礼的结果 。
文章图片
对于“三年不言”原因 , 很多人并不认可孔子理想化的看法 , 据说从后来出土的甲骨文是得以确认了 , 武丁三年不言的历史是真实的 。 原因则是出于政治权谋的需要 , 由于武丁从小就离开宫廷 , 遍查民间疾苦 , 商王小乙病重时武丁才返回宫廷 , 虽然顺利继位 , 但是对于兄弟之间的争权夺利 , 贵族派系之间的权力平衡 , 武丁并不清楚 。 所以武丁采取的措施是“沉默” , 当然 , 表面上的理由哪有比孝和礼更好的借口呢?
文章图片
武丁的不言 , 应该也是真正意义上的一句话都不说 , 既然是政坛小白 , 对哪些话是涉及政治的 , 哪些不涉及恐怕也没有办法界定 , 所以武丁的“沉默”战术很可能是绝对沉默 , 有孝和礼这么好的借口 , 这一点并不难实现 。
【商王武丁继位前三年一句话也不说,是为了孝还是别有原因?】守孝三年礼制 , 自孔子始 , 一直延续到清末 , 对于这种制度后世有很多人都提出异议 , 包括孔子自己的学生宰我也认为“三年之丧 , 期已久矣” , 这个问题我们放到后面宰我问“三年之丧”一章时再详细讨论吧 。
推荐阅读
- 象征殷商王朝军权、王权的国家重器——玉钺
- 清平乐:徽柔听取赵祯遗言回到李家,赵曙继位,曹皇后成最大赢家
- 汉武帝被誉为千古一帝,为什么选择年龄最小的刘弗陵继位?
- 明代继位最久的皇帝,为永葆年轻残害宫女,最后引发了宫女暴乱
- 刘禅真的“扶不起来”,那为何他还会继位?
- 溥仪继位后,与他名义上的5个母亲关系如何?
- 辛有志平台终上线,但仍与老东家合作,农村小伙逐梦“电商王国”
- 刘禅继位后,诸葛亮北伐战略是否正确?利弊分析后才明白
- 赵高害死胡亥后,为什么不直接称帝?还要让子婴继位呢?
- 乾隆继位后,如何处理两位位高权重的大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