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Moderna新冠疫苗公布临床数据 市场沸腾却难惊艳业内

[临床]Moderna新冠疫苗公布临床数据 市场沸腾却难惊艳业内
文章图片

《科创板日报》(上海 , 采访人员 徐红)讯 , 美东时间周一早间 , 美国Moderna(Nasdaq: MRNA)公司公布了其新冠mRNA疫苗(mRNA-1273)1期临床试验的中期数据 。
mRNA-1273的1期临床试验共纳入45名年龄范围在18-55岁的志愿者 , 并分成三组(每组15人) , 按照25ug、100ug以及250ug三种不同剂量分别进行接种 。 受试者需接种两剂疫苗 , 注射间隔时间为28天 。
此次公布的中期数据包含的是25μg和100μg两个剂量组在完成两剂接种后两周(29+14 , 共计43天) , 以及250ug剂量组在接受一次疫苗接种后29天的免疫数据 。
数据显示 , 到第15天为止 , 在所有受试者中均观察到了抗体 , 并且在注射第二剂疫苗后两周 , 25ug的最低剂量组受试者体内所产生的结合抗体水平达到了新冠康复患者血清抗体的平均水平 , 而100ug中等剂量组则超出了新冠康复患者的抗体水平 。
此外 , 还有至少8名受试者体内产生了中和抗体 , 其中4名接受了25ug的疫苗剂量 , 另外4名则接受了100ug的剂量 , 中和抗体数据则仅限于中低剂量组 。 所谓中和抗体 , 是指与病毒结合后能消除病毒感染能力的抗体 , 在杀灭细胞外的游离病毒起主要作用 , 也是预防疾病的有效抗体 。
数据公布后 , Moderna股价盘前一度飙涨近40% , 并推动当天的欧美股市全线大涨 , 显示市场对其的认可 。 不过 , 相对市场的激动 , 一些业内人士却更显冷静 。
"人注射疫苗后会刺激机体产生抗体 , 但抗体是个混合物 , 其中中和抗体是保护性抗体 。 而从Moderna公布的数据来看 , 中和抗体产生率只有不到27%(8/30) , 这个数据是比较低的 , 并不理想 。 "一位业内人士对《科创板日报》采访人员表示 。
"一方面 , 从体液免疫的原理上看 , 需要产生足够中和抗体来阻止病毒吸附于易感细胞;另一方面 , 中和抗体过低 , 甚至有产生所谓ADE效应(抗体依赖增强症 , antibody-dependent enhancement)的风险 。 "他说 。
武汉博沃生物董事长吴克博士对此持相同看法 。 他并向采访人员进一步解释称 , 虽然45名受试者都产生了抗体 , 但非中和性抗体可能有用 , 也可能无用无害 , 还可能有害 。 "这就需要做进一步的精准研究 , 包括了解抗体的基因序列 , 进行结构生物学分析和预测等 。 这里的工作量会很大 , 成本也很高 。 "他说 。
不过 , 在挑剔之外 , 也有不少业内人士认为 , 目前mRNA-1273只有1期临床数据 , 而如果要比较完整地评估该疫苗的安全性、有效性及市场价值 , 那还有待后续临床 , 特别是III期临床保护效力的数据 , 以及长期安全性、保护期等数据 。
"我们对此次新型冠状病毒的认知还有限 , 而且疫苗研发目前还只能部分依靠理论 , 除此之外我们还需要经验 , 所以这是一个不断试错的过程 , 我个人觉得Moderna是这个过程中勇敢的尝试者 。 "有人向采访人员表示 。
"mRNA核酸疫苗的研发技术难度比较大 , 所以有了成果还是值得欣慰的 。 "另有人评价道 。
此次公布的中期数据中 , 250ug剂量组的数据披露有限 , 但这似乎已经不再重要 , 因为按照Moderna的说法 , II期临床试验将不再纳入最高剂量组 , 而是会研究50ug和100ug两种剂量水平的效果 。
5月6日 , 美国FDA已批准mRNA-1273疫苗进入II期临床 , III期临床公司则计划在7月开始 。
对比Moderna , 国内新冠疫苗研发亦不弱 。 公开资料显示 , 截至目前 , 国内已有四款疫苗进入临床阶段 , 涉及腺病毒载体疫苗和灭活疫苗两种技术路径 , 以下为《科创板日报》采访人员梳理:
1、陈薇院士团队&康希诺(腺病毒载体重组新冠病毒疫苗)
3月16日获批开展临床试验 , 并已于4月12日启动II期临床试验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