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密令国民党员写出能压倒 ?《沁园春·雪》的诗词,并以自己的名字发表
文章图片
▲1993年电影《重庆谈判》剧照
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五日 , 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 中国大地欢声雷动 , 各界人士纷纷呼吁和平建国 , 建立民主政府 , 结束国民党专制的局面 。 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都在考虑着今后中国的走向 。 蒋介石在加紧准备内战的同时 , 向中共摆出一副“和平协商”的姿态 。 在八月十四日到二十三日 , 不到十天的时间里连续给中共发了三次“万急”电报 , 邀请父亲赴渝谈判 。 中共对时局有着清醒的认识 , 识破了国民党的“和平”面具 , 也看到了人民的愿望 , 中国共产党对和平有着真诚的态度 。 经过仔细分析后 , 父亲认为赴渝谈判 , 我党可以争取全部的主动权 。 他还对谈判的结果进行了预测 , 认为由于我们的力量、全国的人心、蒋介石的困难、外国的干预四个条件 , 此去是可以解决一些问题的 , 决定由周恩来、王若飞等同志陪同 , 赴渝谈判 。
临行前 , 许多人认为蒋介石居心叵测 , 劝他不要去 , 父亲听后笑道:“谢谢好意 , 我注意一点就是了 。 ”
一九四五年八月二十八日 , 父亲率周恩来等人在美国大使赫尔利、国民党代表张治中等陪同下飞往重庆 。 下午三点四十五分 , 飞机在九龙坡飞机场降落 , 受到各党派人士和采访人员们的热烈欢迎 。 父亲亲临重庆的消息不仅震惊了全国 , 而且震惊了世界 。 驻渝的外国采访人员纷纷发出专电 , 报道父亲抵渝时的盛况 , 盛赞他的伟大气魄和惊人胆略 , 以及中共谋求和平、民主、团结的诚意 。 重庆的报刊竞相刊载他来渝谈判的消息 , 发表了他在机场上向中外采访人员书面谈话的全文 。 《新华日报》当天下午发出号外 , 首先刊登了父亲来渝的快讯 , 山城人民争相阅读 , 奔走相告 , 整个山城沉浸在欢快的气氛之中 。 各界人士都对这次和谈寄予很高的期望 , 父亲的故旧及一些社会名流纷纷前去拜访他 。
父亲抵渝的第三天 , 柳亚子先生来访 。 旧友重逢 , 格外高兴 。 促膝畅谈之后 , 柳亚子先生当即赋诗一首赠与父亲:
阔别羊城十九秋 , 重逢握手喜渝州 。
弥天大勇诚能格 , 遍地劳民战尚休 。
霖雨苍生新建国 , 云雷青史旧同舟 。
中山卡尔双源合 , 一笑昆仑顶上头 。
文章图片
临别时 , 柳亚子先生还索要父亲的诗稿 , 父亲当即答应下来 。 过了几天 , 父亲将他在一九三六年写于陕北的《沁园春· 雪》录于书信上寄给了柳亚子先生 。 先生得到后 , 诗兴大发 , 很快步原韵作了和词 。 随后 , 将他的和词连同父亲的词一并交重庆《新华日报》内部传阅 , 很快引起社会各界关注 。 为飨读者 , 《新民报》副刊《西方夜谭》编辑吴祖光 , 在征得父亲同意后 , 以《毛词· 沁园春》为题 , 在副刊上公开发表 , 并加“按语”云:“毛润之先生新词 , 似鲜为人知 , 客有抄到其《沁园春·雪》一词者 , 风格独特 , 文情并茂 , 而气魄之大乃不可及……”
这首词一经在《新民报》上刊出 , 立时引起巨大的轰动 。 重庆《大公报》等十余家报刊相继进行转载 , 并发表评论文章 , 盛赞父亲的词为绝世佳作 。 社会舆论产生的巨大反响 , 使国民党当局十分恐慌 , 其中宣部头目立即召见《新民报》负责人 , 责骂该报向共产党“投降” , 并发动一批反动文人对父亲的词极尽诬蔑诽谤之能事 , 攻击他“无非是想称王称霸 , 当后皇帝” , 诬蔑人民军队不过是“黄巢”之辈的“草莽” , 并叫嚣着要“完璧归赵” 。 面对国民党的淫威 , 国统区内广大进步人士并没有被吓倒 , 而是针锋相对地展开了斗争 , 在文化界掀起了一股唱和热潮 。 著名民主人士郭沫若、黄齐生等都先后步韵填《沁园春· 雪》 , 并在词中猛烈抨击国民党的独裁统治 , 疾呼和平、民主、自由 。
推荐阅读
- |蒋介石去世后,宋美龄用九个字解释她为何不愿回台湾
- 蒋介石|蒋介石如何通过外交打赢抗战
- 陈独秀|陈独秀否认投降派称号:两个儿子被蒋介石所杀
- 太平|揭秘国民党“太平”舰被解放军击沉往事
- |母亲曾是国民第一美,27岁嫁给76岁民国总统,晚间死于寺庙中
- |周恩来酒量过人,重庆谈判期间,一个人打败整个国民党
- |蒋介石死后,晚年的宋美龄在美国靠什么生活?
- 凤武|蒋介石的“御林军”军长,抗日勇将,解放战争中无心恋战,却说不能背叛校长
- 日军■日本战史中描述的国民党军队顽强惨烈抗战
- 「国民党」刘邓大军谍战往事:刘伯承拒接受杨森“起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