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指纳入同股不同权,但对于港股,这远远不够!


作者 | 借东风
数据支持 | 勾股大数据
恒指纳入同股不同权,但对于港股,这远远不够!
本文插图

犹记得今年2月11日 , 阿里巴巴暂未纳入港股通 , 股价惊现“深V” 。
恒指纳入同股不同权,但对于港股,这远远不够!
本文插图

人们担心的是 , 阿里千里迢迢回到香港 , 如果不能纳入港股通和恒指 , 那么仍然不能让最广大的投资者参与其中 , 不免遗憾 。
今天 , 这两大遗憾之一解决了 。
今天收盘后 , 恒生指数公司在官网上公布了进行的“恒生指数与国企指数应否纳入同股不同权与第二上市公司的咨询”(下称“恒指咨询”)的报告 。 此次咨询期起自2020年1月13日 , 截至3月13日 , 共收到52个机构58份回复 。
咨询结果显示 , 91%的回复者支持同股不同权公司纳入恒生指数 , 93%支持同股不同权公司纳入恒生国企指数(下称“国指”) 。 同时 , 93%的结果支持第二上市公司纳入恒生指数 , 92%支持第二上市纳入国企指数 。 在同股不同权的情况下 , 为计算权重 , 一股多票的股份将被视为非流通股份 。
恒指通过了“同股不同权”和“第二上市”这两大类公司纳入指数 。 这意味着 , 阿里巴巴-SW即将在今年8月的指数调整中 , 被纳入恒指 。 纳入指数 , 意味着被动投资ETF基金可以对其进行跟踪了 , 而普通投资者只要买ETF就能分享阿里巴巴的投资价值 。
美妙的事 , 皆大欢喜 。 港股这个市场终归是肯接受同股不同权、第二上市 , 并且肯把它们纳入指数了 。 不容易 。
在我看来 , 这个结果虽然结果不出意外 , 今天阿里也很给面子地涨了3个点 。 但仿佛还是有哪里不太对 。 阿里这样在全世界走到哪里都远接高迎的公司 , 怎么想纳入恒指还要费这么大的劲?
如果把这个结果放在当今全球资本市场的环境下 , 人们不难发现 , 与港交所这几年大刀阔斧改革相比 , 恒生指数体系的升级迭代力度实在是太微不足道了 。 但即便如此 , 对于纳入阿里这样的想都不用想的事 , 恒生指数公司还做得犹犹豫豫 , 谨小慎微 。
除此之外 , 恒生指数体系长期以来存在的2大核心问题 , 仿佛被人们长远地遗忘了 , 没有哪次指数咨询或调整中有所触及 。 而今天我在这里提出来 。 这应当是恒生指数体系未来改革的方向 。 提出问题是一回事 , 解决问题是另一回事 。
首先 , 恒指中金融地产股成分过高的问题 , 没有解决 。
熟悉A股的朋友知道A股有个以金融、地产、消费股为主的“漂亮50”指数——上证50 。 上证50被认为是A核心资产中的核心 , 而且特别是在在流动性收紧、资金报团取暖、甚至是避险时期往往表现突出 。
但是人人都知道 , 上证50是窄基指数 , 不能代表A股大盘 。 能够代表A股大盘的 , 以前人们用上证综指 , 现在用沪深300 。 与此同时 , 当计算中小盘的时候 , 有中证500、中证1000;在计算创业板的时候 , 有创业板指 。 不排除以后还会有科创板指 。 不难看出 , A股这一系列指数 , 构成了一个比较充分完善的指数空间(indexuniverse) 。 这对于投资者寻找适合自己的投资标的 , 有很大的意义 。
但是港股 , 我们都知道代表大盘的是恒生指数 , 而恒指是一个仅仅有50只成分股的窄基指数 , 与A股的上证50类似 。 所以 , 如果说恒指代表港股的大盘 , 那么就等于你承认港股就是一堆金融地产股;如果说恒指不能代表大盘 , 那么又没有一个宽基指数可以反映大盘 。
因此 , 恒生指数代表金融和地产这个尴尬的事实 , 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迫切问题 , 仿佛被市场遗忘了 , 没有人理会 。
恒指纳入同股不同权,但对于港股,这远远不够!
本文插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