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抗日战争与中国现代化的历程( 四 )


而在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根据地 , 由于它是建立在中国经济最为落后的地区 , 在那里并不具备实现现代化经济的条件 。 因而在那里 , 现代化因素主要不是表现在生产力的发展方面 , 而是表现在生产关系的改革方面 。 包括减租减息 , 鼓励垦荒 , 发放农贷 , 发展商业等一系列经济政策的制订与实施 , 不仅使抗日力量在贫困的地区得以生存 , 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人民的物质生活 , 阶级构成的比例也由此发生变化 。 而这些变化 , 最终又为后来的土地革命准备了条件 。 从这点来看 , 这是现代化因素的间接积累 。
中国是通过抗日战争才得到了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应有的尊严和地位 。 而独立的主权国家 , 是任何现代化国家不可缺少的一个条件 。 自1842年中国被迫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以来 , 中国沦为了一个半殖民地的国家 。 中国人民为了废除这些不平等条约 , 进行了长期不懈的斗争 。 但是直到抗日战争爆发之前 , 这些斗争多数没有成效 , 因此 , 中国一直没有取得完整意义上的主权国家地位 。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 , 中国与美、英等国结成了盟国 。 由于中国战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表现出来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 使得美、英等国不能不对中国加以重视 。 与中国废除不平等条约 , 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出现的 。 1943年初 , 中国先后与美、英等国签署了废除旧约、签订新约的协议 。 从此 , 中华民族摆脱了束缚百年之久的不平等条约 , 获得了一个独立主权国家应有的尊严 。 从此 , 中国开始以同盟国平等的地位参与国际事务 , 并且以“四强”身份成为1943年莫斯科宣言的签署国 。 同年蒋介石代表盟国首脑之一出席了开罗会议 , 而该会议决定了中国将收回包括台湾在内的一切被日本侵占的中国领土 。 中国人民艰苦抗战及近百年来争取民族独立、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的宿愿得到了世界的确认和肯定 。 战后 , 中国成为了联合国的发起国之一 。
最后还应该补充说明的是 , 除了以上方面 , 中国在抗日战争时期积累起来的现代化因素 , 还表现在中国社会在战争期间发生的其他重大变迁 , 这些变迁包括人民觉悟的提高 , 文化的传播 , 妇女的解放 , 中外交往的加强等诸多方面 。 所有这些汇集在一起 , 最后成为了开启中国新的现代化进程的动力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