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宅在燕京( 二 )


可以想见 , 过去的北京没有夜生活 , 又没有手机、电视、电脑等 , 宅在家中怎么消遣呢?生性喜好玩乐的北京人从不缺消遣方式 , 且不说文人雅士爱好的琴棋书画 , 就是普通百姓也有不少打发时间的玩意儿 。
据清人所著《燕京杂记》:“京师有草虫 , 状如蟋蟀 , 肥大而青 , 生于夏秋间 , 声唧唧甚聒耳 。 京师人多笼以佩之 , 佳者十余金一头 。 ”这说的是养蝈蝈——秋虫的一种 。 除了蝈蝈 , 能养的秋虫种类还有很多 , 油葫芦、蟋蟀(蛐蛐)、金钟儿、咂嘴儿……养秋虫的器具多用葫芦 , 擅长养秋虫的能一直养到冬日 , 待天寒地冻时 , 将葫芦揣在怀中 , 听虫鸣叫 , 可谓一大乐事 。
老北京人养鸟大多也为听其鸣叫 。 据《道咸以来朝野杂记》:“养鸟家约分三种:有看文采者 , 有听善鸣者 , 有游戏各种技艺者 。 文采类 , 如红绿鹦哥、虎皮鹦哥、芙蓉、倒挂、碧玉、珍珠等鸟 。 善鸣类 , 如画眉、百灵、红蓝两种靛颏、字字红、字字黑、小黄鸟之属 , 以其能肖各种禽音、各种市声 , 听之堪悦耳 。 ”
没有广播、电影、音响等视听设备的年代 , 赏虫声、听鸟语算是一种别致的听觉享受 , 而视觉享受则要数养鱼、种花 。 养鱼是指养金鱼 , 北京人养金鱼历史悠久 , 上自宫廷贵胄 , 下至布衣百姓 , 都喜欢养上几条金鱼 。 “天棚鱼缸石榴树 , 先生肥狗胖丫头” , 这句俗语描写的就是过去北京四合院里的典型景致 。 养花的种类就多了 , 按金受申《老北京的生活》一书所写 , 老北京人家仅岁首观赏的就有水仙、迎春以及富贵人家方能种植的牡丹等 。
除了花鸟虫鱼 , 老北京人还有一种传统的居家健身好办法——抖空竹 。 《燕京杂记》记载 , “京师儿童有抖空钟(竹)之戏 , 截竹为二 , 短筒中作小干 , 连而不断 , 实其两头 , 窍其中间 , 以绳绕其小干 , 引两端而擞抖之 , 声如洪钟 , 甚为可听 。 ”
抖空竹现在仍能看到 , 但有的消遣今天已不多见 , 比如男子练射箭、女孩学女红 , 还有宫廷和民间女性都爱玩的一种长条形纸牌——“斗梭胡”等 。 当然 , 随着时代发展 , 老北京人在家也有了一些新的娱乐方式 。 比如清末留声机传入中国 , 当时的戏曲名角儿谭鑫培等都灌唱片;1927年北京有了第一座官办广播电台 , 每天累计播音7小时 , 其间只有20分钟新闻节目 , 其余内容为中西唱片及戏曲 , 尤以京剧为多 。 这样 , 一些富贵人家不用出门也能听戏了 。
文/陈飞(北京戏曲评论学会副会长)
王志伟、徐家宁、小历史、中国摄影出版社、秦风老照片馆等供图
(责任编辑:董云龙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