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历史博物馆听小姐姐讲彩陶 | 泥火幻彩中隐藏的文明密码( 二 )


本文插图

绘满复杂曲线的变体鱼纹彩陶葫芦瓶
第四步是施彩环节 , 待陶器半干 , 先民们会在其上绘制各式各样的图案 。 特别是进入仰韶时代 , 大量复杂的曲线出现咋彩陶之上 , 或许说明当时的先民已经在使用类似于今天毛笔一样工具绘制图案了 。
陕西历史博物馆听小姐姐讲彩陶 | 泥火幻彩中隐藏的文明密码
本文插图

半坡遗址清理出的陶窑遗存
第五步是入窑烧陶阶段 ,经过900~1000摄氏度的高温焙烧 , 这些彩绘牢牢的吸附在陶器表面 , 遇水不化 , 湿润后甚至更加光彩夺目 。
不同于一般的器物 , 彩陶有其独特的观赏角度 。 不同角度观看彩陶纹饰 , 会产生截然不同的视觉效果 。 平视是最常见的欣赏角度 , 大部分彩陶都可以用这种方式进行观赏 。 然而 , 对于一些彩陶来说 , 俯视也是很重要的观赏角度 。 史前时期还没有桌椅等家具 , 日常使用的陶器往往被放置在地面或是墙壁内开凿的小龛里 。 所以你会发现 , 很多彩陶的纹饰多集中在陶器的上半部分 。 这样设计 , 席地而坐的史前居民一低头就可以很方便的看到美丽的彩绘图案了 。
陕西历史博物馆听小姐姐讲彩陶 | 泥火幻彩中隐藏的文明密码
本文插图

深色部分为“阳文” , 浅色部分为“阴文” 。
此外 , 彩陶纹饰的形式美还在其纹饰的勾勒与留白中尽显——勾勒出的彩陶纹饰叫作“阳文” , 彩绘之间的留白称为“阴纹”或“地纹” 。 从阴与阳不同的角度解读彩陶 , 其纹饰会呈现出不同的艺术效果 。 这种反用色彩、间接表现主题的构图方式 , 与中国传统绘画“计白当黑”的理念一脉相承 , 也体现出一种更为复杂的思维模式 。
陕西历史博物馆听小姐姐讲彩陶 | 泥火幻彩中隐藏的文明密码
本文插图

陕西历史博物馆听小姐姐讲彩陶 | 泥火幻彩中隐藏的文明密码
本文插图

陕西历史博物馆听小姐姐讲彩陶 | 泥火幻彩中隐藏的文明密码
本文插图

陕西历史博物馆听小姐姐讲彩陶 | 泥火幻彩中隐藏的文明密码
本文插图

陕西历史博物馆听小姐姐讲彩陶 | 泥火幻彩中隐藏的文明密码
本文插图

从距今8000年前开始 , 在中华大地上一代代极富创造力的画家 , 在陶器上用彩作画 。 古朴的陶器与鲜明的色彩 , 瞬间碰撞出灿烂夺目的火花 , 由最早的一抹红 , 蔚然壮观为一股时代浪潮 , 推动着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向前奔涌 。 这些凝结着先民情感与思想的稚拙笔触 , 依然令今天的我们不禁怦然心动 。
文字/音频
陕西历史博物馆 王棣
【陕西历史博物馆听小姐姐讲彩陶 | 泥火幻彩中隐藏的文明密码】版权所有 转载注明)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