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界肿瘤频道肺癌罕见突变需重视,ROMA协作组今启动


中国肺癌罕见突变协作组启动仪式于2020年5月13日在线上召开 。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的张力教授和北京协和医院的梁智勇教授作为联合发起人 , 携手临床医生、病理医生 , 联合诊断公司和药企发起中国肺癌罕见突变协作组(ROMA) , 旨在通过智慧创新的合作模式下打造完整闭环 , 惠及千万肺癌患者 。
肺癌是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长最快、对健康和生命威胁最大的恶性肿瘤之一 。 随着第一个针对EGFR基因突变的靶向治疗药物——吉非替尼的上市 , 肺癌开启了精准治疗的新时代 。 随着肺癌精准治疗的快速发展 , 越来越多的靶向新药物有望在不久的将来上市 , 将为患者的治疗带来更多、更好的选择 。
基因检测技术的快速发展 , 使针对肺癌的潜在可治疗靶点日益增多 。 然而 , 相较于EGFR/ALK等这些常见靶点 , 发生率低于3%的罕见靶点如MET/RET/HER2等 , 目前较少受到关注 , 临床医生对于这些罕见靶点突变病例普遍存在不太熟悉 , 治疗不规范的现象 。
但肺癌罕见突变患者同样需要从精准诊疗中争取更大的生存几率 , 于是 , 中国首个肺癌罕见突变协作组(ROMA)应运而生 , 突破临界 , 关注肺癌罕见突变患者 , 精准检测精准治疗 , 以罕卫生命为愿景 , 以让每位肺癌罕见突变患者生活更长久为使命 , 以共赢为支点 , 撬动无限希冀 , “罕”卫生命 , 不负使命!
方文峰教授:
肺癌罕见突变治疗现状及进展
首先 , 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方文峰教授以《肺癌罕见驱动基因靶向治疗研究进展》为主题 , 分享了BRAF、NTRK1、c-MET、RET、EGFR 20号外显子插入突变和HER2这六个罕见靶点的治疗现状 。
■ BRAF
BRAF基因突变以V600E突变为主 , 同时还存在其他的L956V、G468A、融合突变等现象 , BRAF基因突变率在整个肺癌中约占1%-5% 。 关于BRAF基因突变的研究中 , 维莫非尼对于V600E突变的治疗可以达到40%的有效率 , 但目前对于15例患者的治疗中 , 维莫非尼对于BRAF的非V600E突变治疗均无效 。 这也说明这两种突变是不同的 , 适用的药物也是不同的 。
另一个药物达拉菲尼单药对于V600E突变的治疗只有33%的有效率 , 没有达到靶向药物的有效率期望值(≥50%) , 但是通过该药物的联合治疗(达拉菲尼+曲美替尼)对于一线或是一线治疗之后的肺癌患者治疗效果均达到了60% 。
针对该靶点的挑战:1)该靶点治疗药物的耐药机制以及耐药现象出现后的治疗策略;2)针对该靶点非V600E突变的治疗目前还没有较好的治疗手段 。
■ NTRK1
NTRK融合基因是肺腺癌驱动基因之一 , 发生率约0.1%-3.5% 。 针对该靶点的治疗已有一代和二代的药物研发 , 其中一代药物的研发已经取得突破性进展;二代药物较于一代药物除了抑制效果较好外 , 对一代药物使用后的二次突变也有很好的抑制作用 。
一代药物中恩曲替尼和拉罗替尼均已得到较好的疗效 , 其中恩曲替尼已获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上市 。 目前已经较为清楚地明确了该靶点的整个耐药机制 , 主要原因是该靶点再次突变获得的二次突变位点 , 目前二代新药LOXO-195临床前研究表明该药物对于二次耐药位点抑制率是有效的 。
针对该靶点的挑战:1)一代药物已经获批上市 , 目前的研究聚焦在耐药之后 , 二次突变旁路等突变机制;2)对于旁路或下游信号的活化 , 新药的研究或是否进行联合治疗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 。
■ c-MET
我们对于c-MET靶点的认识是逐步的 , 早期研究主要针对于该靶点的高度表达和扩增 , 目前研究发现该靶点的14号外显子的跳动突变是一个非常强的驱动基因 。 在整个非小细胞肺癌(NSCLC)研发中 , c-MET的高表达或扩增比例是10%-20% , 而14号的突变只有1%-3%的发生率 。 但其中存在特殊的病理类型——c-MET 14外显子跳跃突变在肺肉瘤样癌(PSC)中的发生率可高达31.8% 。 临床特征研究发现 , 出现c-MET 14外显子跳跃突变的病人肺肉瘤样癌比普通NSCLC侵袭性更高 , 预后更差 。 比较幸运的是对于c-MET 14外显子跳跃突变研究已经取得突破性进展 , 沃利替尼、Tepotinib、卡马替尼和克唑替尼都得到了较好的研究数据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