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金报 A股机构化大趋势!公募持股市值突破2.5万亿( 四 )


南方基金也表示 , 换手率的不断下降 , 意味着市场交易频率下降 , 市场整体处于相对理性状态 , 并没有出现过热的情况 。 随着A股市场机构化程度的加深 , 散户的占比或开始下降 , 而机构资金普遍以中长线资金为主 , 交易的频率下降 , 这也导致2019年市场整体换手率中枢的下行 。
Vanguard董事总经理、中国区投资管理部主管浦彦则表示 , 基金约80%的回报来自良好的资产配置和证券选择 。 因此基金经理会更注重资产配置和证券选择 , 而不是频繁交易 。 更高的换手率将意味着更高的交易成本和更低的基金回报 。 如果在交易决策时将交易成本作为重要考量 , 那么对选择合适的证券进行交易的标准将会更高 , 即换手率将会降低 。
博道基金公募基金投资部总经理张迎军也认为 , 相对于个人投资者 , 机构总体上来说投资更加趋于理性 , 是依据基本面的逻辑来对股票进行定价 , 以及进行投资的决策和交易 。 另一方面 , 当机构在市场中的占比达到一定阶段之后 , 过往所谓的“割韭菜”行为就会愈发减少 , 这些都会导致市场换手率的下降 。
而谈及换手率阶段性下滑的影响 , 受访的多位基金公司人士直言 , 换手率的阶段性下降反映是市场投机度下滑、市场更为理性 , 也是市场逐渐走向成熟的标志 , 更是机构投资者的盈利之道 。
融通转型三动力基金经理林清源表示 , 换手率下降意味着A股市场在走向机构投资者的成熟时代 。 买股票就是买公司 , 从公司的成长中获益 , 这是机构投资者的盈利之道 。 频繁的买进卖出肯定是不符合价值投资的 。
“历史经验表明 , 市场机构化程度提高 , 换手率总体来说会不断波动式下降 , 直到在一个相对稳定的范围内波动 , 这主要跟机构投资者的投资理念与交易行为有关 。 随着机构占比的提升 , 大体来说 , 市场换手率会呈现下降的趋势 。 ”招商基金表示 , 换手率的下降 , 是资本市场更专业、稳健发展的必然结果 , 是一种良性的下降 。
A股机构化重塑市场投资风格
价值投资渐成中流砥柱
随着机构投资者在A股市场话语权不断壮大 , 价值投资日渐成为市场投资风格主流 。
数据显示 , 截止去年年末 , 从配置风格上看 , 机构投资者以价值型和价值成长型为主 , 其中 , 基金公司在价值型和价值成长型类个股上的配置约占六成;全国社保投资价值型和价值成长型股票占比达到70-80%;保险机构逐渐由价值型、成长价值型转向价值型、价值成长型投资 , 合计占比接近90% 。
成长价值相互统一
本世纪初期 , 庄股投机风气逐渐衰落 , 机构力量开始崛起 。
1998年首批公募基金诞生 , 2001年社保基金获准入市 , 紧接着2002年QFII业务启航 , 2004年保险资金获准直接入市 , 价值投资在A股市场话语权日益壮大 , 2003年爆发的“五朵金花”行情 , 也被业内认为是价值投资在中国第一次大放异彩 。 而后 , 无论是大盘风格还是小盘风格 , 绩优股牛市行情始终进行 。
事实上 , 无论成长还是价值 , 机构投资者更愿意从企业业绩回报的角度去定义价值投资 。 泓德基金量化投资部负责人苏昌景认为 , 在价值投资理念之下 , 并不区分价值股与成长股 。 价值和成长并不矛盾 , 从企业价值来讲 , 都是未来现金流在当前的贴现 。 所谓的价值股 , 其实是以当期的估值比较低作为标准的 , 但是从绝对估值的角度来讲 , 只是说价值股当前的利润和现金流折现回来占比很大 , 确定性很高;而成长股 , 则是远期的现金流折现回来占比很大 , 所隐含的未来的价值更高 。 但在其看来并没有价值和成长之分 , 只是企业的绝对估值视角下是否有投资价值的问题 。
苏昌景介绍 , 偏价值的投资者通常对现值和短期确定性更看重;而偏成长风格的投资者则更看重未来现金流的贴现 。 “机构这样做更多的是考虑组合层面的价值 , 而常规意义上市场所理解的机构投资者更偏价值 , 还是更偏成长 , 还是取决于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在投资上更擅长哪一个方面 。 有的基金经理更擅长把握一些行业或股票的远期价值 , 那他其实是擅长做成长股的;如果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没有能力作判断 , 那么从降低组合投资风险的角度看 , 就只能去投一些短期确定的东西 , 从组合风格上看就是偏价值的 , 我想这更多的是一个风险和收益比较的问题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