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联]上联:“三更挑水,担回两轮明月”,才子妙对下联,堪称绝对

对联是一种雅俗共赏的文学艺术形式 , 其在对仗、音律方面都有着较高的要求 。通俗来讲就是一字一音 , 上联与下联之间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 , 等等 , 此为对仗;在平仄上则是相反 , 比如上联为平音 , 下联则要以仄音相对 , 此为音律 。
一般对联中的上联都是以仄音收尾 , 下联以平音结束 。当然也不排除有些对联是以平音收尾的 , 毕竟对联作为一种灵活的文学艺术形式 , 其具有较高的多样性 , 过于严格的要求反而失去了对联游戏的乐趣所在 。
[上联]上联:“三更挑水,担回两轮明月”,才子妙对下联,堪称绝对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因此 , 在古代通常是茶余饭后的一种休闲娱乐游戏 , 对联看似格调极为高雅 , 其实它也极具平民性 , 并不一定是才子佳人参与的游戏 , 在百姓中也是常见 。
今天我们要说的便是一则古代的对联故事 , 上联:“三更挑水 , 担回两轮明月” , 才子妙对下联 , 堪称绝对 , 这是怎样的故事呢?一、《红楼梦》经典对联
对联之所以让人感觉“高大上” , 主要原因就是在古代有着极高的要求 , 对仗、音律只是对联最基本的常识 , 能够完成一副水平较高的对联 , 讲究“意境”才是佳作 。
如果只是单纯的讲究对仗、音律 , 难免有牵强附会之嫌 , 并且毫无美感可言 。要知道 , 对联本身是文学艺术的存在形式之一 , 既然叫做艺术就必须要有一定的欣赏性、审美性 。对上一副对联比较简单 , 但要包含“意境”之美 , 却很难 。
《红楼梦》作为一种“红学”文化 , 除了具有较为完美的构架之外 , 最吸引人的便是其中诸多的诗词、佳句 , 让一个个才子佳人的个性与特点生动地映入读者的眼帘 。
[上联]上联:“三更挑水,担回两轮明月”,才子妙对下联,堪称绝对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在“元春省亲”那几章里 , 大观园建成后 , 每个庭院都要写牌匾、作楹联 , 我们可以看到曹先生极深的文学功底 , 最为经典之一就是黛玉居所“潇湘馆”的楹联 。
“宝鼎茶闻烟尚绿 , 幽窗棋罢指犹凉” 。这副楹联对仗工整 , 音律考究 , 挑不出任何问题 , 最为精彩的是:上联与下联之间的呼应 , 完美地勾勒出潇湘馆的景色 , 不仅仅如此 , 更在其中影射着居所主人黛玉的那种忧伤之美 , 呼之欲出 。
竹中精舍 , 清泉股股 , 显得愈发翠涎欲滴;香烟缭绕 , 如梦如幻 , 亦忧亦愁 , 把黛玉清丽脱俗的人设鲜明的刻画出来 , 其意境之美令人赞叹不已 。二、对联的平民化
通过对“对联”的浅显了解 , 知道对联中包含着很大的学问 , 尤其这个“意境”则是对联中的神韵所在 。也可以说 , 对联贵在讲“意” , “意”达到一定的程度 , 其他要求都可以稍作“宽松” , 而这个“意”字 , 增加了对联的趣味性 , 使对联成为平民化 。
星爷主演的《唐伯虎点秋香》中与参谋对联的的经典片段 , 让人记忆犹新 。参谋提出上联“画图里龙不吟虎不啸 , 小小书童可笑可笑” , 这副上联寓意是在贬低唐伯虎在画府中卑微的书童身份 , 而唐伯虎则对出下联“棋盘内车无轮马无缰 , 叫声将军提防提防” , 意指参谋过于高傲自大 , 让将军小心参谋图谋不轨 , 颇有“挑拨离间”之意 。
[上联]上联:“三更挑水,担回两轮明月”,才子妙对下联,堪称绝对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严格来讲 , 平仄上略有欠缺 , 但对联中表达出的深层含义令人拍案叫绝 , 而这也正是对联吸引人的魅力所在 。尤其在娱乐项目比较匮乏的古代 , 趣味性使对联趋于平民化 , 并使这个文学艺术逐渐传承下来 。三、才子妙对下联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