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闻焦点传扬“三国”那段历史 陈寿与罗贯中谁的影响更大( 三 )


“赤壁之战”在小说中 , 只有智激孙权那段是史实 , 其它诸如舌战群儒、智激周瑜、群英会、苦肉计、连环计等均为虚构;
而流传甚广的“三气周瑜” , 也不存在 。 因为从赤壁之战结束到周瑜病逝的两年间 , 诸葛亮根本没有和周瑜见过面 。 周瑜病逝后 , 刘备派出吊唁的代表是庞统 , 而不是诸葛亮 。
小说中着墨很多的诸葛亮“七擒孟获” , 历史上确有诸葛亮南征之事 , 也确有孟获其人 。 但七擒孟获 , 在《三国志》上没有记载 。 孟获后在蜀国任御史中丞 , 是文官并非武将 。
《三国演义》书中很吸引读者的诸葛亮的事迹 , 仅“三顾茅庐”是史实 , 其他多为移花接木或虚构 。
但是 , 绝对不可因《三国志》内没有记载 , 就否定诸葛亮的丰功伟绩 , 他毕竟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和谋略大师 。
史书中的猛张飞 , 实际并不鲁莽 , 他是世家子弟 , 不但擅长书画 , 而且喜欢结交文士 , 是文武双全的帅才 。
著名的“徐庶进曹营” , 真实记载是:曹操南征 , 刘备和诸葛亮、徐庶等南逃 。 乱军中 , 徐母被俘 , 于是徐庶告别刘备 , 进入曹营 。 并无曹操伪书之计和徐庶‘走马荐诸葛’之事 。
另外 , 还有些人物相悖史实 。 例如:关羽的儿子关平才是关羽的亲生长子 , 而关兴是文官 , 年轻的时候就死了 , 关索是虚构人物 。 关羽还有一个女儿 , 相传叫银屏 , 嫁与李恢之子 。 还有所说张飞之子张苞 , 他还未成年就夭折了 。 专门给关羽扛大刀的周仓 , 在《三国志》中也没有记载 , 应是虚构的人物 。

博闻焦点传扬“三国”那段历史 陈寿与罗贯中谁的影响更大
本文插图

从一些名将所用兵器上看 , 小说与史书记载差别也很大:关羽用的兵刃是长矛 , 而不是青龙偃月刀;吕布的兵器是长枪 , 也不是方天画戟;张飞的兵刃并非丈八蛇矛 , 而是一般的铁矛等等 。
罗贯中有过从军张士诚经历 , 因此很善于写战争 。 《三国演义》中的上百场战争都被他写得精彩纷呈、各具特色 , 无一重复 。
如赤壁之战 , 就写得极其精彩 。 此战的突出特色是两国开战 , 三方参与 。 既有大量的军事活动 , 又有频繁的外交活动 , 罗贯中将三国时期的主要谋臣战将都引入到这些活动之中 。
书中大量描写和记叙的是文章而不是武打 。 赤壁之战之前 , 是汉末诸多军阀混战局面 , 而火烧赤壁 , 烧出了几十年的三国鼎立历史 。
罗贯中还谙熟地理知识 。 曹操、孙权中间 , 横着一条滚滚长江 , 它水势浩淼 , 惊涛拍岸 。 作战双方 , 都围绕这一条江大做文章 。 江面云遮雾锁或阴晴变化 , 时刻都影响着交战双方的战略战术安排 。
战果则更是往往出人意料:恃强者败 , 示弱者胜;兵最多将广者败得狼狈 , 兵少谋精者获利多多 。
其三 , 陈寿、罗贯中两人著述所站立场有所不同 。
罗贯中生长在元末 , 他创作《三国演义》 , 主题是宣扬“拥刘反曹” , 实是恋汉宋而反蒙元 。
而在罗贯中之后三百余年 , 长于清初的毛宗岗 , 在修订和评点《三国演义》时 , 更突出了“拥刘反曹”的思想内涵 , 实际是思恋大明而排斥满清 。
罗贯中与毛宗岗虽生不同时 , 但处境都是朝代更替之时 , 所以心有灵犀一点通 , 体现了同时期中原内地汉人的愿望和情感要求 。
陈寿是西晋人 , 为了维护他们国家的正统性 , 著书就必须维护魏国的正统 , 因为这里还有着禅让关系 , 魏如不是正统 , 晋怎么算呢?
所以 , 陈寿当时的年代的人们是尊曹魏的 。 而罗贯中当时是思汉尊刘的年代 , 所以两个人的政治出发点本身就不一样 。
对于刘备和曹操谁是正统 , 历来看法也不一致 。
历史上 , 中国北部曾被“五胡”先后占据 , 东晋政权偏安于江左 , 处境与蜀汉相同 , 所以习凿齿作《汉晋春秋》就改蜀汉为正统 , 以魏为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