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陕西文博界:存在的“不平等”现象( 二 )
看似公平合理的规则 , 却存在很多不平等的因素 。 参加职称评选的论文质量参差不齐 , 存在剽窃、抄袭、乱署名、枪手代发等现象;少数博物馆在职称评定过程中 , 把关不够严格 , 执行双重标准;不同地方的博物馆 , 参照不同的评定标准 , 也导致职称评定的相对混乱 。 未来 , 伴随着国家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步伐 , 文博工作者的队伍建设必然会遭遇新的挑战 。 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4、专业人员与非专业人员之间的不平等
博物馆的工作者主要来自大专院校博物馆学专业或相关学科专业的毕业生 , 以及在职培训和社会招聘的专业技术人员 。 在公众的眼里 , 他们往往是博物馆的“专业人员” , 对博物馆里的一切工作都非常了解 。 其实 , 并非如此 , 每一位“专业人员”只是坚守自己的岗位 , 对其他岗位的工作情况或者知识技能未必了解 。
随着博物馆数量、种类和规模的不断扩大 ,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博物馆行业的发展 , 希望获得更多有关文物和考古的相关信息 。 日积月累 , 他们的知识逐渐丰富 , 对一些领域有了全面的认识 , 并且尝试着通过自己力量传播文物、博物馆和考古等相关知识 。 但是 , 无论这些人多么优秀 , 总会被称为“非专业人员” , 甚至戏称为“民间科学家” 。
在陕西文博行业之中 , 随着“非专业人员”数量的增加 , 原本“专业人员”的地位和影响力受到威胁 , 造成许多“专业人员”与“非专业人员”之间的矛盾 。 2020年4月28日 , 网名为“考古系大师姐”的于春老师 , 指责一个名为“亚洲考古”的栏目是野鸡号 。 作为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的副教授 , 于春老师的言论瞬间成为业内议论的话题 。 随后 , 在“亚洲考古”的微信公众号上 , 又发布文章攻击“考古系大师姐”于春老师为“家鸡” 。 一时之间 , 满地鸡毛 , 导致陕西文博行业乌烟瘴气 , 许多网友留言道:“贵圈真乱!”
最近几年 , 陕西文博行业的“专业人员”与“非专业人员”的矛盾越来越尖锐 。 从“乾陵石刻被美白”到“走陵人组团擅自搬运帝陵石刻” , 从“我在西安博物院发现了几处错误”到“我在陕西历史博物馆又发现了多处错误” , 类似的“狗血”剧情层出不穷 , 后来的结果都是不了了之 。 归根到底 , 还是“专业人员”与“非专业人员”之间的不平等 。
有人的地方就会有江湖 , 有江湖的地方就有纷争 , 发生纷争的原因无非两个字:利益 。 作为神圣的文化殿堂 , 博物馆也难免落入俗套 , 也需要维护自己的利益 , 导致许多“不平等”现象 。 发现问题 , 解决问题 , 社会才会进步 。 未来 , 致力于平等 , 多元和包容 , 或许就是出路……
推荐阅读
- 陕西城固教育体育|城固县原公镇中心学校力推晨读打造书香校园
- 浙报融媒体|世界旅游博物馆雏形已现
- 听陕西|一男子从桥上跳下,背后的原因竟然是······
- 陕西城市金融|中国人寿汉中分公司联合汉中市妇联举办庆六一活动
- 去了大英博物馆才知道当时英国有多强大
- 彬州号|陕西彬州 | 这个“六一”送老人一份特殊的礼物
- 成都日报 成都自然博物馆主体钢结构完工 高低起伏现“蜀山”
- 村庄|陕西省将在56个村庄开展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试点
- 二三里资讯宝鸡|陕西宝鸡:铁路警察王宝伟的3部手机
- 东莞时间网TB|出走30年!市救助站帮失踪陕西大叔寻亲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