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地长三角密集出台土地新政:中国最大城市群释放建设空间( 二 )


在武汉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教授桂华看来 , 用地审批权的下放 , 其主要目的之一在于通过改革来促进地方在城镇化发展中的积极性 , 在城市布局、产业发展上给予地方更大空间 。 但他也强调 , 土地本身是生产要素 , 不投入劳动就不会有产出 。 地方不能简单认为土地制度改革就能够解决城镇化发展中改的问题 , 推动农村发展 , 土地要素的配置应要和经济发展结合起来进行安排 。
4月9日 , 浙江省政府召开承接国家用地审批权工作座谈会 。 其中谈到 , 要特别避免“三大误区” , 即误认为国家对用地“松绑” , 误认为省里可通融的余地大了 , 误认为用地审批就是自然资源部门的事 。 要坚持粮食安全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 坚持节约集约用地制度不放松、三条红线等用途管制要求不放松、用地审查审批标准不放松 。
《江苏省承接国家委托用地审批权试点实施方案》近日已对外征求意见 , 其中提到 , 将于2020年4月至2021年3月组织实施试点 , 开展建设用地审查、审核、审批等承接委托事项相关工作 。
黄奇帆认为 , 用地审批权的下放给土地资源配置、产业布局和城市群发展带来积极影响 。 他指出 , 中央这个决定对建设用地审批权的下放 , 重在“布局”调整 , 目的是提高“效率” , 而不是建设用地规模“增量” 。 改革会加速产业项目落地 , 这次审批权下放以后 , 试点城市占用基本农田的基建项目不用报国务院审批 , 而是由试点省市灵活处理 。 产业项目、基建项目的效率会更高 , 从而加速试点省市的发展速度 。 特别是北上广深这些中心城市 , 发展会进一步加快 。
值得注意的是 , 审批权下放的这8个试点省市 , 均位于我国主要城市群中 。 黄奇帆认为 , 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国家要扶持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的发展 , 不再是追求城市平均化发展 。 此次审批权下放 , 将促进城市群和中心城市的建设空间扩张 , 改变城市群土地供给的格局 , 改变土地资源配置的理念 , 城市格局将迎来新的较大的变化 。
上述自然资源部负责人还表示 , 国务院将建立健全省级人民政府用地审批工作评价机制 , 根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土地管理水平综合评估结果 , 对试点省份进行动态调整 , 对连续排名靠后或考核不合格的试点省份 , 国务院将收回委托 。
桂华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人员采访时也认为 , 技术手段的加强和管理流程等的提升 , 也让用地审批权下放成为可能 , 避免权限下放后一些地方的土地审批出现失控 。 但整个制度的考验不在于制度本身 , 而在于地方政府能都用好这一权限 , 这将给地方统筹规划带来挑战 。 如何做好省级规划?东南西北中如何布局?亟待地方政府探索破局 。
跨区域交易解决发达地区用地指标
不仅是要审批权下放 , “探索建立全国性的建设用地、补充耕地指标跨区域交易机制”也是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的重要举措之一 。
近日 ,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文 , 明确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 。 在推进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方面 , 提出完善土地利用计划管理 , 实施年度建设用地总量调控制度 , 增强土地管理灵活性 , 推动土地计划指标更加合理化 , 城乡建设用地指标使用应更多由省级政府负责;探索建立全国性的建设用地、补充耕地指标跨区域交易机制 。
为何要在此时探索跨区域指标交易?
黄奇帆认为 , 长期以来 , 我国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建设用地指标非常紧缺 , 资源供给和空间保障的矛盾十分突出 , 成为制约发展的一大障碍 。 在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 , 直辖市和东部等省份普遍存在着补充耕地的缺口 。 相反 , 土地资源富集的地区可补充的耕地后备资源很多 , 但由于经济欠发达 , 土地价值难以实现 。
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人员注意到 , 从2017年开始 , 国家就逐步放开耕地占补平衡条件和推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 , 跨省域调剂的试点 。 在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就对这一问题进行关注并部署 。 报告提出 , 改进耕地占补平衡管理办法 , 建立新增耕地指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跨省域调剂机制 , 所得收益全部用于脱贫攻坚和支持乡村振兴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