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博物馆,空中飘来“云”做的奇妙

摘要:“文物原来还可以这么玩!”
新时代博物馆,空中飘来“云”做的奇妙
文章图片
文物 , 不仅是博物馆里的宝贝 , 也是一份活着的文化遗产和精神宝藏 。 我国博物馆数量众多 , 里面也不缺宝贝 。 如何充分利用和发掘文物的价值 , 让文物活起来 , 让博物馆火起来 , 继而吸引更多的人关注、喜欢并参与到文化遗产的保护中来 , 却是考验博物馆管理者智慧的关键之处 。 值得一提的是 , 今天一些博物馆在管理文物和弘扬文化方面的举措不断给观众带来惊喜 , 让不少人由衷发出“文物原来还可以这么玩”的感叹 。 一场消费和服务的变革悄然开启 , 使得这个时代的博物馆建设渐入佳境 。
突如其来的疫情 , 让各种“云游+博物馆”、云展览、云直播、云讲座、云体验、虚拟旅行、VR赏景、云服务等线上活动风起云涌 , 也让人们足不出户即可近距离欣赏到心仪宝贝、感知到文物艺术之美 。 各家博物馆在满足疫情期间观众对优秀精神文化渴望的同时 , 也取得了名牌效应、社会效益和营销模式创新的多重丰收 。
作为我国博物馆界排头兵的故宫博物院 , 通过第一次网上直播 , 与喜爱它的观众共赴一场温馨的“云上”之约 , 共享古老紫禁城的“春意之美、建筑之美和空灵之美” 。 同样享誉世界的敦煌莫高窟 , 通过推出“云游敦煌”小程序 , 让带着神秘面纱的千年壁画一朝复“活” , 一个个短小生动的动画剧使观众有机会自行尝试配音、分饰角色和社交分享 , 深度领略敦煌艺术的风采 , 感知壁画中丰富的文化内涵 。 有1300多年历史的西藏布达拉宫也开启了史上首次直播 。 据媒体报道 , 受疫情影响闭馆期间 , 中国国家博物馆、南京博物院、苏州博物馆等30多家国内著名博物馆在抖音、淘宝、腾讯、快手等平台举办了直播活动 。
其实 , 博物馆借助直播方式开展营销并非新鲜事物 。 十八大以来 , 我国博物馆体系建设更加完备 , 不仅将免费开放深入推进 , 而且还积极回应社会需求和期待 , 努力优化和拓展服务新模式 , 力争早日实现“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的目标 。 2016年11月 , 故宫就直播了“明清御窑瓷器——故宫博物院与景德镇陶瓷考古新成果展” 。 除了直播方式外 , 博物馆推出的各种营销手段也是层出不穷 , 花样繁多 , 引人注目 。
《国家宝藏》《如果国宝会说话》《博物馆之夜》的播出 , 一度引发“让文物活起来”的热议 。 这些制作精良的节目融合纪录片、真人秀、综艺等多种元素 , 甚至由此衍生的书籍、音频系列产品 , 对激发文物活力、让文物更加贴近百姓、推广传播文化遗产、弘扬传统文化大有裨益 。 故宫博物院拍摄的曾火爆一时的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 , 让执着、专注、匠心和传承技艺的一个个幕后文物修复者 , 一下子鲜活起来;众多志愿者走上前台 , 也让大家对志愿工作肃然起敬 , 甚至积极参与;该院研发的“萌萌哒”文创产品更是让人耳目一新 , 爱不释手 , 畅销不断;走遍9371间房、让600年故宫惊艳世界的单霁翔老院长面对镜头的幽默语言多次成为网络头条 , 他自己也成为故宫背后的那个“网红大爷” 。 故宫这些经营思路的拓宽和经营理念的创新 , 无疑走在了众多其他博物馆的前面 。 马未都所办的观复博物馆以其经营特色而闻名 。 不仅通过博物馆陈列展品 , 马未都还上电视、录音频、办讲座、开学堂、出书籍、推微信公众号和APP、搞文创产品 , 甚至把猫都创意成了博物馆的馆长(即“观复猫”) , 以轻松的方式让厚重的文物走近人们视野 。
疫情期间的各种云活动之所以广受欢迎 , 除了这些博物馆自身谋发展的本能之举外 , 更得益于其一直以来对于创新营销建设方面孜孜不倦的努力 。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 , 还有相当多的博物馆在营销建设方面亟待迎头赶上 。 有了故宫、敦煌、观复这样的领先者 , 这些博物馆可以借鉴、创新两不误 , 做出特色 , 做出品牌 。 比如 , 创新经营理念 , 多在人文上下功夫;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 , 使展品灵动起来 , 建设数字型和智慧型博物馆;提高公众参与度 , 增加体验性、趣味性、友好性和互动性 , 尝试适当开放博物馆的库房、实验室、修复室 , 让观众了解文物背后的故事 , 让观众能看、能问、能动手 , 建设体验型博物馆;利用漫画、动画剧、歌舞剧等多种形式 , 让文物衍生品文创化、系列化和大众化 , 让文物走进千家万户 , 建设经营性博物馆;加大服务力度 , 改进展品的陈列形式 , 对文物多些背景知识介绍 , 灵活设计开放时间 , 尝试举办“博物馆奇妙夜”活动(很多博物馆已尝试并取得不错的社会效益) , 让更多的人下班后有机会徜徉于文物的海洋 , 建设服务型博物馆;博物馆之间加强学习和交流 , 相互取长补短 , 尝试合作拍摄纪录片、综艺节目 , 尝试建设综艺型博物馆;博物馆主动放下身段 , “走出去”“请进来”并举 , 与学校、企业单位建立合作关系 , 开展互动交流学习 , 开发文物衍生品;定期更新策划展品内容 , 使展品常展常新 , 形成系列化、专题化;发挥民间和民众的力量 , 聘请优秀志愿者加入博物馆的队伍中来;发挥博物馆掌门人的作用和魅力 , 多一些偶像型专家学者走到民众之中 。
【新时代博物馆,空中飘来“云”做的奇妙】一句话 , 就是用以人为本的思维去满足受众的需求 , 深耕服务内容 , 提升服务质量 。 而观众也要顺应时代发展的大潮 , 积极走进博物馆的美妙变化中 。 只有这样 , 才能激发博物馆更大的生机与活力 , 让文物更加贴近你我他 , 让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