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人心计:并不绝色的慈禧为何能在六宫粉黛中脱颖而出?( 三 )


慈禧的狡黠多谋、工于心计令她十分不安 , 曾劝咸丰帝不要选她入宫 , 但咸丰帝置若罔闻 。 慈禧专宠后 , 咸丰帝“春宵苦短日高起 , 从此君王不早期” , 皇后虽然历来不受宠爱 , 但妒忌几乎是女人的天性 。 皇后毕竟是六宫之主 , 有规劝皇帝勤政的义务 , 也有督促妃子守规矩的权力 。 皇后见几次劝说无效 , 决定以祖宗法制来威慑咸丰帝 , 先是派了心腹太监摸清底细 , 次日清晨 , 便叫太监在慈禧的储秀宫外诵祖训 , 咸丰帝一听祖训便披衣起而跪听 。 时间久了 , 咸丰帝便不再夜夜专宠 , 但皇后一放松 , 又故伎重演 , 皇后又如法炮制 , 这下惹恼了咸丰帝 , 对着太监一顿训斥 , 满腹委屈的太监一倾诉 , 让皇后颜面扫地 , 皇后决定亲自出马 。 咸丰五年(1855)的一日清晨 , 皇后亲自到储秀宫外跪诵祖训 , 吓得咸丰帝立马起身上朝 。 皇后起驾回坤宁宫 , 传慈禧同往 。 慈禧吓得六神无主 , 身边少了护身符 , 不得不任凭处置 , 皇后在宫中对进行了她一顿严厉的训斥 , 并下令拉出去杖责 。 咸丰帝上朝后 , 回想皇后的怒不可遏 , 根本无心朝政 , 退朝后急往坤宁宫救美 , 慈禧这才免了一顿杖责之苦 。 受了委屈的慈禧回宫后梨花带雨地一阵撒娇 , 令咸丰帝更加宠爱备至 。
此事之后 , 慈禧自知自己名位不济 , 收敛了许多 , 也懂得了要时常逢迎皇帝之余对皇后也曲意奉承 。 咸丰帝赏赐了名贵物品 , 她不时拿来孝敬皇后;她变得谦卑有礼 , 会用甜言蜜语讨好和哄骗皇后;她不再日上三竿还和咸丰帝偎在温柔乡里 , 不但敦促咸丰帝及时处理朝政 , 她还经常从旁协助 。 这些转变让皇后的心情由雨转阴 , 也为她的独宠减少了许多阻力 。
慈禧虽然以美貌获得了咸丰帝的格外垂爱 , 但环视后宫 , 处处都是婀娜多姿的身影 , 慈禧知道 , 在众芳吐艳的后宫想要固宠 , 不善于审时度势 , 邀媚惑主 , 很可能就是后宫角逐的牺牲品 。 冷静睿智的慈禧决定主动出击 , 击败群芳 , 独占鳌头 。
「」美人心计:并不绝色的慈禧为何能在六宫粉黛中脱颖而出?
文章图片

咸丰帝时已是清朝晚期 , 由于承平日久 , 帝王们早已失去了先祖们的励精图治和雄才伟略 。 日渐腐朽的政局、日渐萎靡和懒惰的皇帝 , 给皇权旁落提供了滋养的土壤 。 懦弱而无能的咸丰帝面对破败的祖宗基业 , 一味寄情声色 , 最终挖空了自己 , 狡黠多智的慈禧成了他身边的智多星 。
咸丰帝即位之初 , 从道光帝手上接过来的江山已经是风雨飘摇的封建末世 , 积贫积弱的政治局面 , 加上内忧外患不断 , 国家每况愈下 。 咸丰帝即位的第八个月 , 洪秀全在广西金田宣布起义 。 太平军自出金田后连战连捷 , 咸丰三年(1853)太平军攻入南京 , 改南京为天京 , 定为国都 。 太平军起义历时十四年 , 遍及十八个省 , 东南半壁江山沦入敌手 。 清兵屡战屡败 , 战事快报雨片般飞往北京 。 长江太平军未靖 , 捻军之乱更是乘势而起 , 北方十多个省点燃星星之火 , 情势危及京城 。 内乱未平 , 外患又起 。 咸丰帝即位三年后 , 英法联军又生事端 , 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 英法联军占广州 , 趋天津 , 突破京城 , 将百年皇家园林圆明园焚于一炬 。
面对如此艰难而复杂的局势 , 咸丰帝感到力不从心 , 捉襟见肘 。 太平军沿长江而下时 , 清军一溃千里 , 咸丰帝寝食难安 , 曾国藩的湘军成了对付太平军的唯一劲旅 , 但咸丰帝又顾虑重重 , 一筹莫展 , 他害怕汉族地主势力坐大 , 于清廷不利 , 对湘军有功不赏 , 有罪必罚 , 征战各地不给人事、财政大权 , 致使湘军一再贻误战机 。 面对英法联军的肆意挑衅 , 咸丰帝既没有政治家的韬略 , 也没有军事家的远谋;既没有抗战到底的决心 , 也没有讲和的勇气 , 在和战之间举棋不定 。 战争爆发前夕 , 他还在圆明园大肆庆祝他的三十寿辰 。 当英法联军突破大沽口、攻占天津后 , 他却束手无策 , 与嫔妃们在圆明园抱头痛哭 , 并率领群臣嫔妃“北狩”热河 。 自咸丰三年(1853)开始 , 咸丰帝知道大势已去 , 难以挽回 , 于是万念俱灰 , 即位之初的那股励精图治、锐意进取的劲头早已烟消云散 。 军情奏报总是堆积如山 , 咸丰帝刚通宵达旦地阅完 , 第二天又一批奏章堆积案头 , 大臣们还不时来催问 , 这让原来瘦弱的咸丰帝心力交瘁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