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第二大鞋厂裁员3万人、千亿巨头告别中国!
原始标题:全球第二大鞋厂裁员3万人、千亿巨头告别中国!纺织经历两大难题经过近2个月的疫情大爆发 , 最近纺织市场普遍反映内销和外贸的订单均有不同程度的反弹 , 有些工厂表示虽然只接到了3万米的小单 , 但是还是觉得心里抹了一层蜜!由此可见 , 市场似乎重燃了希望之火!然而 , 最近下游鞋服行业似乎并不那么热闹 , 不时传出“揪心”的新闻:1、全球第二大鞋厂将裁员3万人今年以来 , 制鞋业受到新冠疫情影响 , 品牌大厂砍单逾8成 , 人称“神祕鞋王”张聪渊领军的宏福实业 , 更传出越南厂将裁员3万人 。 据悉 , 宏福实业是全球第二大鞋厂 , 更是加硫鞋第一大鞋厂 , 全球拥有15万名大军 , 长期替NIKE与CONVERSE等品牌代工 , 年产量超过1.6亿双鞋 , 产值1500多亿元 。
2、千亿服装巨头告别中国最近有一家大牌ESPRIT也已宣布将于5月31日全面关店 。 其母公司思捷环球宣布退出中国 , 退出亚洲 , 只剩下无路可退的欧洲市场 。 虽然目前ESPRIT在德国、瑞典及荷兰的选定店铺已经重开 , 但疫情的后续影响依然深远 。 思捷环球表示 , 无法预测业务何时会恢复正常 , 也无法量化疫情对全年业绩的影响 。
3、制衣大厂一口气砍掉60条生产线据据媒体报道 , 这家拥有针织厂、染整厂到成衣厂的垂直整合纺织厂儒鸿的董事长表示受疫情影响 , 4月营收是低点 , 仅为14.91亿元、月减22%、年减27% , 创2017年2月以来单月新低 。 也正因为此 , 今年儒鸿越南厂完全没有扩产计划 , 而原定的印尼扩厂计划也从原先的120条产线 , 先砍半 , 计划先完成60条线 。 其主要客户包含Nike、Lululemon、UA等品牌商 , 以及Costco、J.C. Penny等通路商 。
除此以外 , 4月以来就一直传出服装品牌企业“跑路”的消息:GAP撤退、H&M关店、LV撤柜、优衣库清仓……这次疫情给全球的经济带来相当大的影响 , 除了减少企业的销量之外 , 库存也成为拖垮他们最大的因素 。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 , 2020年3月 , 纺织服装、服饰业成品存货为851亿元 , 与2月相比 , 上涨了16.9亿元 , 与去年同期相比 , 上涨了60亿元 , 涨幅为7.58% 。 由此可见 , 即使在疫情期间 , 工厂开工不如往年同期 , 但是纺织服装市场存货压力不减反升 , 这将抑制下游对面料的采购积极性 。这也印证了不久前一位布老板跟小编谈到的话:现在不仅是他没有订单 , 他的客户也没有订单 , 服装行业前期的库存都没有卖掉 , 资金不能回笼 , 如何下单?虽然目前线上直播很火 , 带来部分订单 , 但是这种“小批量、多批次”的订单方式并不能完全弥补疫情带来的漏洞 , 市场订单还是少!后疫情时代的纺织市场还是面临着两大难题:产能过剩和消费能力不足!先来看产能过剩 。 这对纺织行业的威力可以说由来已久 。 虽然2017、2018年受到环保整治的红利 , 纺织行业经历了一场淘汰和清退 , “散、乱、污”企业被市场淘汰 , 部分小微企业也选择退出舞台 , 一时间市场供不应求 , 面料市场也迎来了“黄金时代” , 纺织老板赚的盆满钵满 。但是之后的纺织市场经历了外围产能扩张、中美贸易摩擦升级以及国内外新冠肺炎疫情的无情打压 , 市场再次进入了供大于求的状态 。 在此行情下 , 织造企业甚至在本该是传统旺季(4月)抢生产的季节 , 选择轮休、放假、降负荷 , 利润也是一直在盈亏边缘徘徊 。“那时候一台织机每天能赚150多元 , 最多的时候快200元了 , 今年别说50元了 , 连15、20元的机台率我们也在做 , 因为市场货太多了 , 大家能卖就卖 。 ”一位常熟地区的纺织老板表示 。
此外 , 据中国绸都网监测的样本企业表示 , 大多数面料生产企业库存依然高企 , 大部分厂家表示5月过后市场货虽然走货好于前期 , 但是前期累积的大量坯布库存短期内还是难以去掉 。 目前盛泽地区坯布库存在41天左右 , 与2017年同期相比 , 翻了一倍 。
第二个难题则是消费不给力 。 2020年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 , 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的消费几乎“停摆” , 大部分居民都被隔离在家 , 春节消费黄金周直接消失 , 五一黄金周虽然迎来一小波报复性消费 , 但是对面料的刺激作用并不明显 。2020年1-3月份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546.71亿元 , 同比下降21.9% 。 其中 , 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1158.92亿元 , 下降23.6% 。 从分类来看 , 1-3月服装鞋帽、针纺织品子那个为80.99亿元 , 同比下降了26.8% 。疫情给大家的消费观上了宝贵的一课:在现金流吃紧的情况下 , 每一分钱的开销都应无限趋向物品的本来价值 , 这也就导致了疫情下的消费者消费越来越理性 , 报复性消费远没有大家预期的好 。
推荐阅读
- 全球5大神秘地带 飞机轮船离奇失踪(图)
- 辽宁|辽宁:全球首台3000吨锻焊加氢反应器完工
- 你多久没用相机拍照了?全球数码相机4月销量减逾六成
- 全球首个新冠肺炎抗体药物开始人体临床试验
- 给大家说一个比华为更厉害的公司,专利全球第三
- 突然反转!全球通讯巨头宣布采购华为5G设备
- 反种族歧视抗议蔓延全球,
- 特朗普:冤不冤,陈水扁,背不背,朴槿惠。
- 抗议蔓延全球,美国驻多国使领馆遭围
- 全球首家24小时书店的最后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