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写趣史王振威胁“三杨”退休,杨士奇严词拒绝,只有杨荣做法最聪明


明英宗朱祁镇 , 即位的时候只有九岁 。 不过当时既有太皇太后张氏 , 又有“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溥辅佐 , 明朝也算是一片繁荣景象 。 不过随着明英宗成长 , 宦官王振渐渐将手伸向朝堂 。
在明朝两百多年的历史中 , 杨士奇、杨荣、杨溥三人 , 可以称得上是“最强内阁”了 。 他们历经四朝 , 为明朝立下不可磨灭的功劳 , 协助一代代皇帝 , 使明朝渐渐走向强盛 。
这里要简单介绍一下“三杨” 。 “三杨”又分东、西、南 , 其中杨士奇来自江西 , 所以是“西杨” 。 杨荣来自福建 , 所以是“东杨” 。 而杨溥来自湖北 , 被称为“南杨” 。

笔写趣史王振威胁“三杨”退休,杨士奇严词拒绝,只有杨荣做法最聪明
本文插图

三人各有所长 , 互相配合 , 才使明朝国力得到极大发展 。 不过要说起智慧 , “三杨”中当以杨荣为首 。 举两个例子 。
一、靖难之役朱棣获胜后 , 建文旧臣便分为两派 , 一派像方孝孺这种宁死不屈 , 一派像“三杨”这些识时务者为俊杰 。 当时朱棣准备进入南京 , 解缙等人都在城外跪拜等着他 , 唯独杨荣的做法不一样 。
他等朱棣经过的时候 , 突然开口说:“殿下先谒陵乎 , 先即位乎?”
这句话让朱棣恍然大悟 , 因为他是以“靖难”起兵 , 如今已然胜利 , 自然应该先去拜谒朱元璋 , 而不是急着进城 。
就这样 , 杨荣顺利让这位“新上司”记住了自己 。 朱棣即位后 , 杨荣立马就被入选文渊阁 , 在当时的七位内阁成员中 , 他的年纪是最小的 。

笔写趣史王振威胁“三杨”退休,杨士奇严词拒绝,只有杨荣做法最聪明
本文插图

二、永乐二十二年 , 朱棣于北征回师途中病逝 , 当时众人皆不知该如何处理 。 唯独杨荣镇定自若 , 与金幼孜商议秘不发丧 。
随即 , 他命工部官搜集军中的锡器 , 打造成一只圆桶 , 用来暂时安置朱棣的遗体 , 然后将工匠杀了灭口 。 接着每天都让人将三餐送到朱棣营中 , 假装无事发生 。
之后 , 杨荣快马加鞭回到京师 , 告知太子朱高炽实情 。 在此期间 , 竟无人发现朱棣已经驾崩 。 最后 , 朱高炽派儿子朱瞻基 , 去接回了朱棣遗体 , 自己也顺利即位 , 明朝国局并未受到任何影响 。
从这两件事就可以看出来 , 杨荣是个足智多谋 , 反应敏捷的人 。 就连杨士奇都曾自叹不如道:“杨荣嘉谋谠议 , 行在果断 , 臣等不及 。 ”
笔写趣史王振威胁“三杨”退休,杨士奇严词拒绝,只有杨荣做法最聪明
本文插图

而杨荣的聪明 , 同样体现于对待宦官王振之上 。
王振深受明英宗信任 , 但他要想做到把持朝政 , “三杨”就是他最大的障碍 。 所以王振常常向明英宗提议 , 让“三杨”告老还乡 , 只是明英宗也离不开他们 , 便迟迟没有决定 。
既然明英宗下不了决定 , 那么王振就只好设法 , 让“三杨”自己请辞 , 这样皇帝总该答应了 。 于是王振便威胁“三杨”退休 , 这件事在《智囊全集》中就有记载 。
当时王振对“三杨”说:“朝廷事亏三杨先生 , 然三公亦高年倦勤矣 。 其后当如何?”就是说朝廷之事多亏有你们三位协助 , 但是现在你们老了 , 就没有为将来做打算吗?

笔写趣史王振威胁“三杨”退休,杨士奇严词拒绝,只有杨荣做法最聪明
本文插图

王振的意思很明显 , 就是你们最好老老实实请辞 , 我还可以放你们一马 , 不然将来的事就不好说了 。 朝中大臣本就不满王振 , 正直的杨士奇一听 , 立马就严词拒绝了 , 还说自己为朝廷鞠躬尽瘁 , 就算死也要死在任上 。
杨溥的态度与杨士奇相同 , 其余大臣自然也纷纷响应 。 可只有杨荣做法最聪明 , 他是怎么做的呢?杨荣这样回答王振:“先生休如此说 , 吾辈衰残 , 无以效力 , 行当择后生可任者以报圣恩耳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