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CN正在「去MCN化」


MCN不再是单一网红机构 , 而是从这个角色转身 , 搭建起涉及供应链、营销端、服务线的上下游商业组织 , 最终他们成为产业互联网重要一环 , 也是「社会新基建」 。
MCN正在「去MCN化」
本文插图

从消费互联网到产业互联网 , 有一个漫长的演进过程 。 但这个搞基建的过程 , 把电商、直播、移动支付等领域都做成熟了 。
近几年 , MCN的发展 , 正好赶上了消费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转型的过渡期 。 得益于已经成熟的基础设施 , MCN直接站上风口 , 并且根据自身基因和风格升级转变 。
MCN不再是单一网红机构 , 而是从这个角色转身 , 搭建起涉及供应链、营销端、服务线的上下游商业组织 , 最终他们成为产业互联网重要一环 , 也是「社会新基建」 。
MCN在做重 , 或者就如克劳锐近期发布的《2020年中国MCN行业发展研究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所言 , MCN在摘帽 , 去MCN化 。
那么 , 要如何理解这个行业的环境和逻辑变化?
01 重新认识MCN
先来看一个问题 , 当我们在谈论MCN时 , 究竟在谈论什么?
MCN是舶来品 , 通俗理解是PGC内容的多频道连接网络。 但显然 , 中国的MCN已经走出了区别于最初MCN形态的样式 。 MCN现在只是一个大类 , 事实上 , 很多企业的内容模式和商业模式都不一样 , 但他们在业界和大众看来 , 都是MCN 。
不过 , 在当下 , 机构、行业以及参考系都在发生变化 。 当我们穿过MCN边界再去看这些所谓的MCN机构时 , 会发现 , 其实他们已经有了新的「概念」和定位 。 通过白皮书 , 我们能建立起评估这些MCN价值的新坐标 , 对B端品牌来说 , 这也是新媒体行业的风向标 。
国民IP李子柒背后的微念 , 确切来说 , 是一家基于旗下时尚、美食KOL做垂类开发的新消费品牌的公司 。
李子柒同名品牌早就上线天猫 , 2019年双11成交突破8000万 , 可见把红人IP打造成品牌 , 并通过产品研发落地为螺蛳粉、咸蛋黄等具体商品时 , 消费空间和周期才有了更稳定的延展 。
MCN正在「去MCN化」
本文插图

淘宝直播顶流薇娅所属的谦寻 , 不仅做直播电商 , 更是一家供应链企业 , 其搭建了覆盖多国商品、按品类分区、总数过万的SKU供应链基地 。
由于直播间的商品质量会和头部主播声誉直接挂钩 , 专业的团队应该杜绝一切可能的意外和风险 。 供应链基地的搭建 , 让交付变得更稳定 , 也让大宗货物的进入门槛降低 。
MCN正在「去MCN化」
本文插图

尽管没有现象级的头部红人 , 但积累了大量中腰部KOL的构美 , 定位自己为电商品牌的「新流量服务商」 。 他们通过淘宝主播和站外达人获得平台流量 , 再为不同的商品找流量出口 。 因为早期入局 , 粉丝基础和流量渠道稳定 , 能将货物精准分配给主播并触达用户 。 这套运作方式很像一个「线上总经销」 。
MCN正在「去MCN化」
本文插图

除了像微念、谦寻之类向上游供应链拓展的MCN外 , 不少MCN也向下游实体业务延伸 。
孵化了办公室小野、代古拉k的洋葱视频 , 现在有一块重要业务是以培训课程赋能行业 。 通过对个体网红孵化到方法论的总结 , 洋葱通过一套商业模式的建构样板让更多机构落地变现 。
MCN正在「去MCN化」
本文插图

以国创动漫IP起家的十二栋文化 , 从轻量到做重 , 在北京、上海开设线下店铺售卖生活场景中的各类「趣味衍生品」 , 如今已成为趣味获得衍生品消费的引领者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