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敬亚:我的诗人妻子王小妮( 二 )
吉林大学“赤子心”诗社七人与曲有源合影 。 后左起邹进、王小妮、白光、徐敬亚、吕贵品 。 前左起刘小波、曲有源、兰亚明最初的校园诗人
在装腔作势的1980年代初 , 王小妮口语化的句子 , 显得格外醒目 。 我最开始就发现 , 她有一种本领:使用平静而平凡的词语 , 却把话说得极刁狠 , 极尖利 , 极多岔路!诗的直觉 , 是俗人不可逾越的天才素质 。 但在最初起步时 , 她与朦胧诗的中坚者之间 , 的确存在着相当的差距——这差距 , 不是素质的差距 , 只是时间与机遇的不同 。因此王小妮最初的诗 , 起步于自发于乡野的浓重人文关怀 , 自然而然地带着一种普通百姓般的真诚 , 而缺少那种极易引来评论的贵族式优雅 , 即在常规评论家眼中的小气与笨拙 。 这一时期的代表作有:《碾子沟里蹲着一个石匠》《早晨 , 一位老人》《地头 , 有一双鞋》《送甜菜的马车》等……她类似一个天资聪颖的中学生 , 以深陷自我细节的笨拙的课堂作文 , 与得益于豪华范文和大师启迪的机遇诗人相抗衡 。 然而这一缺憾 , 含有本体意义上的真实 , 也为她在未来年代更广阔的生长埋下了伏笔 。被后来很多诗集大量选刊的《印象二首》 , 证明了王小妮早期诗歌达到的抽象高度 。 “赤子心”诗社都会记得 , 在1980年春那令她心脏不宁的清明节 , 在白色的医院里 , 她曾写出过几批与《我感到了阳光》《风在响》等具有同等水准的短诗 。 那些杂乱的诗稿 , 至今还堆在柜子的深处 。 只有垂老之手 , 才可能有时间打开它们 。
吉林大学赤子心诗社同人刊即使在勾画历史车轮的时候 , 她也用那尖锐细小的形象之剑拨动着感觉 。 她绝不是一个只能写白色炊烟的村姑 。 那些平凡句子里深藏着的某种锐利锋刃使人们感到了她内存的深度 。 她的本事 , 恰恰是把复杂含意不费力地塞进一行行浅白句子里的那种轻松 。 她先天的感觉方式 , 恰与诗同谋 。 我当时感到:她简直就是为了写诗而预先定制的一个灵魂毛坯!考查王小妮诗歌的早期历史 , 我分明感到:在她那第一流诗人般的透明感觉中 , 存在着明显的局限 。 这局限 , 不仅属于她个人 , 更属于一个痛苦年代对人性的全局性禁锢 。即便如此 , 王小妮仍然以她朴素的百姓素质 , 创造了一种平白清新的诗感 , 打动了当年那相当于今天业余水准的诗歌界 , 并加入了中国天空中的第一排雁阵 。回顾往事 , 我痛感——时间的无情 , 超过了世上心肠最狠毒者!1996年我在编选她《我的纸里包着我的火》时 , 曾残酷地说:如果王小妮停在1980年代初——她 , 甚至还不是诗人 。 不够诗人 。二十几岁的年轻人写出几首不坏的诗 , 在人类中屡见不鲜 。 真正的诗人 , 必须是一个自我闭合的广阔世界 , 一个饱含特殊哲学与美学意味的心灵 。
大学时的王小妮(左2)忽然的阴影
最初的王小妮 , 写出的 , 是“善” 。她的诗 , 弥散着青年知识分子内心深处的善意之光 , 它带着一个诚实机敏的人的真挚与诚恳 , 也带着那时代耿耿直直的忧患 。 她的诗 , 浮动出一层早晨空气一样的清新 。受惠 , 到毕业止——一个外部阴影 , 正朝她降临!她仅仅成为“危险”丈夫的影子 。 但在她供职的长影职工大会上 , 她却无辜地被作为“半个”危险者而直接进入一个省份文学罪责的统计数字之中(1983) 。 在随后对《崛起的诗群》的大规模批判中 , 她被惊呆了 。她虽然懂得人类历史上的一切文字冤狱 , 但她仍然无法不被身边的恶行所震动——明晃晃的欺骗软刀、频频暗示的威胁幻影、白纸黑字上指鹿为马也从容、人性中的突然背弃与静观告密……这些她从来没经历过的冷酷概念 , 带着突然的失序闯入她的生存:她那先天的、如针尖上行走的感觉 , 足以使她在一瞬间推翻全部真理而进入荒谬 。那个冷秋天呵!你的手不能浸泡在冷水里你的外衣要夜夜由我来熨那一件又白又厚的毛衣奇迹般地赶出来到了非它不穿的时刻!那个冷秋天呵你要衣冠楚楚地做人…… , ……——选自《爱情》她的真挚中 , 带着一丝丝颤抖 , 带着孩子一样深深的疑惑与不平 。 她拿起每一个词时 , 都不是为了装腔作势地修饰一朵花 , 而是为了编织一个自己的篮子 , 以承受那无力再承受的灵魂重压!她用血作为水泥浆汁 , 浇铸着一行行竖立的路标 , 她只是为了支撑自己快要倾斜的肉体与信念 。 这种诗 , 不可能是油滑才子和乖觉才女们的智力游戏 。 它是一滴滴精选出来的血 , 是沿着眼泪爬上去的圣洁之峰 。应该垂泪鼓掌的是:历史伤害一个诗人 , 可能意外地打破了她诗的一种僵眠状态 。 它在制造人间苦难的同时 , 可能恰恰送给了诗一根根飞起来的羽毛 。 尽管这羽毛上会滴下带血的泪水 。 常人身上的伤痕 , 总会脱痂总会痊愈 , 而诗人发达的泪水却永不会干涸 。 她那带着深深划痕的精神丝绸 , 不安地起伏着 , 在比常人更加疼痛的精神之病的翻滚中 , 她将孕育出心中强大的反力 , 从而把一种可怕的不安气息 , 通过伤心的渠道 , 无形地注入时代 。这是生命本身在改写着一个人的诗 。 她进入荒谬 , 怎么可能是矫情与做作?
推荐阅读
- 风雅房县|【我的脱贫故事】刘运华:脱贫不等靠 幸福来敲门
- 钱江晚报|“我的母亲像个小孩子”,杭州初一女生给妈妈的信刷屏!网友:这孩子是前世知己
- 短片电影《我的鸵鸟先生》在京开机
- 我的三个锡伯兄弟
- 孙先生|半个月用掉2500块钱的电费,我的电表怎么跑得这么快!?
- 神鬼之战:我的一次独特经历
- 江西政法|一封信|我为我的任性向你们道歉
- 我家人均月收入不到1000块
- 伟大
- 个人推测,谢绝跨 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