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援■浙江消防官兵奋战13天从废墟中救出30多人

又是一年“5·12” 。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 , 汶川地震 。 大地震动 , 峰峦破碎 , 河水倒流 , 乱石纷飞 , 泥石流倾泻而下 , 怒吼着扑向人群 。
每次发生天灾人祸 , 冲在最前面的都是人民子弟兵 。 在杭州市军队离休退休干部第五服务管理中心的退休老兵中 , 有许多人曾参与汶川地震救援 。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 , 我们走访了原宁波市消防支队支队长刘维劲和原浙江省消防总队司令部副参谋长王伟 , 听他们讲述当年那些铁血温情的故事 。
那一年5月14日15时 , 根据省消防总队赴川救援队总指挥指示 , 作为救援队正副总指挥的刘维劲、王伟带领宁波、温州两支消防支队的160名官兵赶赴四川省什邡参与救援 。
在抗震救灾中 , 刘维劲和王伟所在的救援队全体官兵临危不惧、不怕牺牲、昼夜奋战 , 经过13天艰苦卓绝的战斗 , 共从废墟中搜救出群众30多名 , 从山区疏散被困群众十几名 , 搜救出财物50多万元 。
他们最主要的救援任务区是什邡市红白镇金河磷矿家属区 。 红白镇与汶川只有一山之隔 , 受灾严重 , 有许多人被埋在废墟中 。
救援队克服重重困难到达什邡市的时候 , 离地震发生已过去了51个小时 。 为了赶在“黄金72小时”之内展开救援 , 救援队在天色已晚且情况不明的情况下 , 放弃原地休整的计划 , 连夜进入灾区 。
救援队先派出侦察队员前往红白镇侦察 , 了解到蓥华镇的宏达实业什邡磷肥厂受灾严重 , 极有可能有工人被掩埋 , 且有化工原料泄露 , 情况危急 。 救援队立即组建了29人先遣突击队 , 连夜开赴红白镇展开救援 。
到达宏达实业什邡磷肥厂后 , 战士们经过多次探测 , 没有发现生命迹象 。 这时 , 所有队员都已经连续奔波24小时 , 先遣队只能暂时休整 , 挤在装满器材的卡车货箱中吃了点干粮 , 等待天亮 。
稍作休整后 , 先遣突击队携带700余公斤的专勤装备与物资翻山越岭 , 在路况十分恶劣的山路上步行近三小时 , 到达红白镇金河磷矿开展救援 , 成为第一支从陆路进入红白镇重灾区的专业救援队伍 。
进入红白镇后 , 突击队员立即展开营救 。 只要有一丝救人的希望 , 救援队就会倾尽全力 。
为了更准确地探测 , 战士们不顾余震危险 , 把身体探入废墟夹缝中放置探头 。 用手挖、用肩扛 , 尽量将探测头放得更深一点 。
5月15日 , 一名群众突然冲进金河磷矿宿舍一号楼搜救现场 , 沙哑着嗓子喊“救命” 。 经了解 , 90岁的老婆婆黄淑琴 , 被困在一幢地震后严重受损的建筑内 。 刘维劲当即成立侦察小组 , 由王伟率领前往查看 。
事故现场是一幢4层楼居民房 , 建筑已倾斜 , 外墙体上布满了裂痕 , 受损十分严重 。 现场余震不断 , 建筑倾斜度逐渐增大 , 裂痕也更加明显 , 且有碎石不断坠落 , 整幢大楼随时可能整体倒塌 。 老婆婆被困在三楼 , 由于地震后整幢建筑严重变形 , 房门被房屋横梁压迫无法开启 。
面对群众渴求的目光 , 王伟坚定不移地对队员说了一个字:“上” 。 经过安全评估 , 指挥小组决定采用“小范围破拆、快进快出”的方案 。 特勤战士钟长峰和刘向明主动请缨 , 组成救援组对被困人员进行救助 。 二人手持机动链锯 , 进入建筑 , 对被困人员所在房间的房门进行破拆 。 破拆成功后 , 迅速撤离 。
救援人员携带救生担架 , 成功进入老婆婆被困房间 。 房间楼板下陷 , 救援人员沿墙角逐步接近被困者 , 迅速将老婆婆固定在救生担架上 , 立即撤退 。 救援成功后 , 老婆婆被迅速转移到红白镇医疗救护点接受治疗 。
王伟说:“面对余震带来的危险 , 大家满怀的不是恐惧 , 而是对救援成功的渴望 。 ”
(作者高艳爽 , 系杭州市军队离休退休干部第五服务管理中心工作人员)
(责任编辑:何一华 HN110)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