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宗教源流史》基督教之五:罗马皇帝召开的七次公会议( 二 )
325 年君士坦丁以皇帝的名义召集帝国境内约300 名主教 , 在距君士坦丁堡50英里的尼西亚城 , 举行第一次公会议 , 史称尼西亚会议 。议题中心是如何解释道成肉身的基督和上帝 , 即三位一体中父与子的关系 。这场争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帝国内部各民族及各地方势力间的矛盾 。最后 , 根据何西乌的建议 , 以该撒利亚主教、教会史家犹西比乌所提出的信经为基础 , 添上父子" 同质" 一词 , 由皇帝施加压力强行通过 , 作为正统三一论教义的标准 。这个信经后经第一次君士坦丁堡公会议(即第二次公会议)修改 , 加上了" 圣灵与圣父、圣子同样具有神性" 的提法 , 从而把圣灵提到与父、子完全同等的地位 , 确立了" 三位一体" 的教义 。同时制定了20条教会法规以扩大正统派主教的权力 , 这些规定对帝国全境基督教会具有强制性的约束力 。世俗政权直接插手干预教会内部事务和教义 , 即由此开端 。
君士坦丁死后 , 帝国于340 年之后分为二部分 , 即东罗马与西罗马 。这二位皇帝更深地卷入了教会争权夺利的斗争 , 康士坦斯支持西方主教 , 康士坦蒂乌则支持东方主教 , 从而进一步发展了尼西亚论争 。在他们统治下 , 这场争论已不像君士坦丁在位时那样实际上仅限于东部(第一次公会议的参加者大部分是东部教会的主教) , 而是发展到整个帝国 。
第一次尼西亚公会解决了" 三一论" 问题后 , 基督论即成为4-5 世纪神学争论的中心 。主张一性论(基督在" 道成肉身" 后即只有神性而不具人性)的代表人物优提克斯被448 年的君士坦丁堡教会会议(地方性宗教会议)判为异端 , 优提克斯利用政治唆使东罗马皇帝阿提普斯二世于449 年召开以弗所会议(即后世天主教会所谓" 强盗会议")进行翻案 。阿提普斯二世死后 , 其继位者马吉安和女皇普尔凯丽妲于451 年在君士坦丁堡附近的卡尔西顿召开宗教大会 , 史称第四次公会议 。约有600 余名主教参加 , 罗马主教列奥一世也派代表参加 , 他们为迎合当时在东西方教会中均占优势的二性论派(主张基督具有神、人二性) , 以平息帝国境内的教会争端 , 推翻了" 强盗会议" 的决定 , 重申以前三次公会议的结论 , 再一次将一性论斥为异端 , 并革除优提克斯教籍 。会议接受了列奥一世的" 教义书信", 规定基督为三位一体的第二位 , 有真实的神性和真实的人性;其神人二性" 不流、不变、不分、不离、同存于一个位格之中" 。这就是被后世大多数教会承认为正统基督论的最初公式 , 称" 卡尔西顿信式" 。会议提高了罗马主教的地位;并批准了君士坦丁堡牧首在东方教会中的领导地位 , 但罗马教会对后者不予承认 。在后来的时间里 , 便成为东西方教会分裂的症结 。
西罗马帝国灭亡之际 , 西部教会借传至欧洲的基督教力量 , 发展了自己的势力 。东部教会在持续达3 个多世纪的争论中 , 形成了以亚历山大里亚和安提阿为中心的二大神学学派 , 并通过历次公会议 , 产生了" 尼西亚信经" 和" 卡尔西顿信式" 作为教义的正统标准 。当时的东部教会借助世俗政权 , 将拒绝上述两项信仰标准的各派斥为" 异端", 并将其驱逐至帝国边陲地区 。
东西方教会于1054年正式分裂 。此后 , 西部教会自称公教(即天主教);东部教会则自称" 正教", 因其宗教仪式中主要用希腊语 , 故又称" 希腊正教", 是为中世纪拜占庭帝国的国教 。
推荐阅读
- 「成语典故」成语典故之五十步笑百步
- ■五胡乱华系列十五:秦燕混战之五:苻坚之死
- 『』养好五脏之五行图
- 梓棋食记淀粉您真的都使用对了嘛?百分之五十的人都弄混淆,难怪菜不好吃
- :拯救了南宋的钓鱼城,为何同时被伊斯兰教和基督教称为东方圣城?
- 『欧洲』欧洲文明的三大支柱:古希腊古罗马文明,基督教文化和日耳曼民族
- #画面感#“讲·读·演”大赛备赛系列之五:散文与诗歌 ——学会营造“画面感”
- 麟剑的人类史■《世界宗教源流史》犹太教之三:犹太教的教规、礼仪与节日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