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遇春之尘境心影录朱棣功臣;功非勇略智计,厚待皆因酬庸,隆平侯张信:建文叛臣

作者:史遇春
这里 , 来说一位明惠宗建文、明成祖永乐朝的人物 。
此人姓张 , 名信 。
张信 , 临淮(安徽寿县)人 。
当日 , 建文帝(朱允炆)在位时期(公元1398年6月30日~公元1402年7月13日) , 张信已经做到了北平行都指挥使 。
既然说到职位 , 那么 , 就需要解释一下所谓“北平行都指挥使”相关问题 。
要说这个问题 , 需先了解“都指挥使司” 。
明太祖朱元璋为强化专制的中央集权 , 在各地设置卫所 , 以都指挥使司为常设统率机构 。
因此 , 都指挥使司是官署名 , 简称都司 , 属于行省三司之一 , 是地方最高军事领导机构 , 类似现代中国的军区 。
再看都指挥使 。
都司长官为都指挥使 , 是地方最高军事长官 , 隶属朝廷五军都督府统辖 。
【史遇春之尘境心影录朱棣功臣;功非勇略智计,厚待皆因酬庸,隆平侯张信:建文叛臣】明初 , 都指挥使与布政使、按察使并称三司 , 同为封疆大吏 。
都指挥使司设都指挥使1人 , 正二品;都指挥同知2人 , 从二品;都指挥佥事4人 , 正三品 。
最后 , 还要看下“北平行都指挥使司” 。
北平行都指挥使司 , 是明朝在东北地区西部设立的军政机构 , 其范围为今河北省北部、内蒙古自治区东南部、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西北部 。
明太祖洪武二十年(公元1387年)设置大宁都指挥使司 , 治所在大宁卫(今内蒙古自治区宁城县西) , 管辖今河北省长城以北 , 内蒙古自治区西拉木伦河以北等地;次年(公元1388年) , 改大宁都指挥使司为北平行都指挥使司 。 前后共设立过21实土卫、2实土守御千户所、4王府护卫 。
明成祖(朱棣)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 , 复更名大宁都指挥使司 , 大宁都指挥使司治所内迁保定府(今河北省保定市) 。
从此 , 明朝经营12年的大宁都指挥使司被弃守 , 所领卫所 , 有的废除 , 有的迁移到长城以南 , 再也未曾恢复 , 后来逐渐为北元(蒙古)占领 。
北平行都指挥使 , 也称北平指挥使 。
史遇春之尘境心影录朱棣功臣;功非勇略智计,厚待皆因酬庸,隆平侯张信:建文叛臣
文章图片
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 , 朱元璋崩逝 , 皇太孙朱允炆继位 , 改年号为建文 , 故后世称其为建文帝 。
建文帝即位之初 , 便开始考虑强化权力、削弱藩王 。
于是 , 朝廷利用或有或无的罪名 , 对那些封国相对较小、势力相对较弱的藩王采取了激烈的行动 。
随后 , 周王朱橚(公元1361年~公元1425年)第一个倒台 , 被废为庶人 , 迁往云南蒙化(今云南巍山) 。
接着 , 代王朱桂(公元1374年~公元1446年)被废为庶人 , 软禁在封地大同 。
湘王朱柏(公元1371年~公元1399年)被废为庶人 , 因不堪受辱 , 为保名节 , 举家自焚 。
齐王朱榑(公元1364年~公元1428年)被废为庶人 , 软禁在南京 。
岷王朱楩(公元1379年~公元1400年)被废为庶人 , 徙至漳州 。
一年之内 , 五个藩王被废 。
当时 , 目标其实很明确 , 下一个就是燕王朱棣 。
建文帝掌权之后 , 面对分封各地、各有实力与势力的诸多藩王 , 他的疑虑与猜忌可想而知 。
这些藩王中 , 最让建文帝如芒刺在背的 , 非燕王朱棣莫属 。
对于削掉燕王朱棣的藩国 , 建文帝也有自己的安排 。
在决定对燕王朱棣下手之后 , 建文帝秘密诏敕张信 , 让张信生擒燕王来见 。
张信是地方军事长官 , 他自然会权衡实力 。
经过思量之后 , 张信一时无法决定如何动作:他既怕违逆朝廷的命令 , 又怕不是燕王朱棣的对手 。
这样两难之中的犹豫与摇摆不定 , 自然让张信苦恼忧愁 。
面对困难复杂的状况 , 张信忧心胆怕 。 这牵涉到身家性命的事情 , 他既无人可说 , 又不敢诉说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