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网长城上刻字的毛病得治一治


作为中国首批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世界文化遗产之一 , 长城上的刻字现象备受关注 。 这两天 , 一位女子在长城城墙砖上刻下了两个人的名字表达爱意 , 之后拍下照片并在微博上发布 , 引来了众多网友的关注 。 后经景区核实 , 该刻字位于慕田峪长城7号敌楼 , 当事人是一名来自河北的未成年女游客 , 目前当地公安部门已立案并传唤当事人 。

南方网长城上刻字的毛病得治一治
本文插图

在景点刻字并非中国人独有的习惯 , 而是各种族群、各色人等基于留念需要的一种自然心理行为 。 相比来说 , 我们更关心中国人这一群体 。 自旅游迈入大众化时代 , 类似的案例就俯拾可得 , 一些人表达情感不分场合、不讲方式 , 甚至有人“发扬光大” , 将刻字带出了国门 , 被网友批评“丢了国人的脸” 。 这几年 , 随着国内游客素质水平的大幅提升 , 这一沉疴积弊已大为改善 , 但倘若注意到今年长城刻字已经发生N次了 , 就知道这类行为仍有一定的群众基础 。 借着该女子被媒体关注的机会 , 仍有必要强调“刻字文化”的不合时宜 。
把刻字称之为一种文化 , 是因为中国人有好题字的文化传统 , 古人很早就在各类景点打卡留念了 。 刻在名山大川石壁摩崖上的 , 有泰山刻石、西安碑林、浯溪碑林、会稽刻石等 , 装点在亭台楼榭的 , 有《题西林壁》《醉翁亭记》《多景楼诗》等……这些激荡着文人情怀的事物 , 展示出了书法艺术美、语言文化美 , 但也有不少类似于今日的“到此一游”:某和某“同至” , 谁谁“将家累游” , 文字的性质没什么两样 。 就连苏轼这类的大家 , 不也常常如此吗?只不过今人文化少 , 除“上车睡觉、下车拍照”外 , 似乎只能作“到此一游”了 。
前人堂而皇之地刻字 , 尚可以称之为情怀 , 现代人偷偷摸摸地模仿 , 则是不折不扣的没素质 。 概因现代已经有了文物保护的概念 , 那些在长城、故宫涂鸦的行为 , 不但没有美感 , 还损害了文物的艺术价值和生命力 。 正因如此 , 《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规定 , 在文物上乱涂乱画的 , 罚款200元以下;《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 , 对故意污损国家保护的文物、名胜古迹、损毁公共雕塑 , 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行为 , 处200元以下罚款或警告 。 对够得上刑事处罚的行为 , 更要严格依法进行惩处 。 这位女子为刻字付出代价 , 可以说理所当然 。
如果罚款力度不足以形成威慑 , 那么还应该进一步提高代价 。 上个月 , 《关于对破坏八达岭长城景区文物行为的惩戒办法》正式实施 , 提出不文明旅游会被纳入“黑名单” , 会被多个景区拒之门外 , 就是不错的办法 。 当然 , 直面游客的心理需求 , 要让游客形成足够的文化自觉 , 或许还可以求新求变 , 变“堵”为“疏” 。 如慕田峪长城景区另辟蹊径 , 将一座城楼专门改造成“涂鸦区” , 将长城敌楼内部用白色布匹包裹起来 , 让游客在白布上涂鸦 。 这样的做法既不破坏长城本身 , 又能满足游客“到此一游”的留念心理 , 值得效仿 。
【南方网长城上刻字的毛病得治一治】(此文章转载自****客户端)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