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用5G,你不一定非要换卡

出品| 虎嗅科技组
作者| 张雪
封面| IC photo
“不换卡 , 不换号 , 就可开通5G服务” , 早在去年6月6日 , 工信部给运营商颁发5G牌照时 , 三大运营商便宣布了这个一致的策略 。
作为普通用户的我们 , 也一直把这当做了默认选项 , 毕竟比起遥远的行业应用 , 消费者更关心自己什么时候用上5G , 怎么用上5G 。
然而中国电信刚刚发布的一份白皮书却打破了这个固有观念 , 甚至在昨天“用5G或需要换SIM卡”、“中国电信”的话题还登上了微博热搜 , 关注度可见一斑 。
5G卡到底是要给谁用?
原来《中国电信5G SA安全增强SIM卡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中写道:“现有的4G卡缺少5G标准中定义的新功能和新增的卡文件与服务 , 用户身份数据在通信过程中使用明文传输 , 位置信息不够精准 , 已经不能满足5G网络的信息与安全要求 。 此外 , 单一认证鉴权模式无法适应运营商发展第三方业务应用需要 。 此前的卡片架构 , 不能很好地去应对各种业务发展的要求 , 用户享受不到5G网络带来的全新体验与业务服务 。 ”
“不能满足安全要求、不能享受全新5G体验” , 的确这段话给谁看 , 怕是都会认为要用更好的5G网络服务 , 换新卡才是正确的打开方式 , 而这与运营商此前高调宣称的“不换卡 , 不换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 引发热议也在情理之内 。
关于这部分内容 , 虎嗅向中国电信方面进行了求证 , 相关负责人表示:“这部分说的是5G增强版SIM卡(以下简称“5G卡”)的要求 , 或者说是5G更高的一些安全服务需求 , 比如现有的验证码和账密的方式 , 通过5G卡可以提高安全性 , 但这并没有表明4G卡在5G网中是不可用的 。 ”
另外该人士还强调称 , 白皮书的作用是给产业链上下游一个技术规范或者技术指引 , 进一步推动相关产业化的落地 , 主要是给技术企业和专家看的 。
对于5G卡的受众 , 中国电信也已明确表态:“主要面向有更高安全需求的行业应用场景 , 现有4G用户无需换卡 , 只要更换成5G手机就能在5G信号已覆盖的区域使用5G业务 。 ”
这也不难理解 , 如今包括中国电信在内的三大运营商已经发展了超过5000万5G用户 , 但他们并未被要求更换SIM卡 , 而且4G卡完全可以享受5G网络的大部分服务 , 特别是网速 。
不过 , 也有业内人士并不认同中国电信的官方说法 , 5G行业观察家金易认为:“如果5G用户真的需要换卡 , 那么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达到预期的用户规模 , 运营商们被迫“曲线救国” 。 但“换卡”只是让重度用户积极地参与起来 , 同时也是为了刺激用户更换5G套餐 , 其实 , 对于用户来讲 , 换卡不换卡不重要 , 重要的是资费问题 。 ”
此外 , 也有人告诉虎嗅:“如果用户真要换卡 , 那也是用户自己在便捷性和安全性上做的选择 , 运营商并非强制要求 。 ”
为什么要推出5G卡?
既然不是主要面对个人用户的 , 那么5G卡给行业应用和运营商又能带来什么?
众所周知 , 5G将带来万物互联的海量连接 。 在5G概念诞生不久 , 产业界就已经达成共识 , 即5G在个人端带来的改变与提升十分有限 , 更大的机会存在于垂直行业应用之中 。
此前 , ITU(国际电信联盟)定义了三个 5G 应用场景:eMBB(增强移动宽带)、URLLC(高可靠低时延通信)和 mMTC(海量机器类通信) 。
eMBB 提供极高的数据速率和广域的覆盖能力 , 典型应用包括超高清视频、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
URLLC 对时延和可靠性要求非常严格 , 典型应用包括工业控制、无人机控制、智能驾驶控制等;
mMTC 满足大量机器的通信需求 , 典型应用包括智慧城市、智能家居等 。
其中 , 只有eMBB针对的是个人场景 。 可见 , 5G要考虑的是更多是4G时代没有的新场景 , 真正决定运营商5G成败的关键在于To B市场 , 而5G SA标准是满足To B场景低时延、大连接、安全等特性的前提条件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