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再回头汉元帝为何要废置陵县?国力衰微、匈奴远遁、粮食短缺是主要原因( 二 )


除此以外 , 伴随着社会财富的不断积累和太平岁月的到来 , 西汉王朝上至皇室、下至普通小地主的日常生活都日趋奢靡浪费 。 这一方面严重加剧了国家财政的困难局面 , 使得寅吃卯粮的举动成为常态 , 另一方面也使身处社会底层的普通百姓更加贫困 , 以至于贫民因饥饿而死的悲惨事件比比皆是 , 甚至还时常发生"人相食"的惨剧 。 时任凉州刺史的谷永就曾对官府、百姓皆困苦不堪的现状有过痛心疾首的描述 , 即"公家无一年之蓄 , 百姓无旬日之储 , 上下俱遥 , 无以相救 。 "

历史再回头汉元帝为何要废置陵县?国力衰微、匈奴远遁、粮食短缺是主要原因
本文插图

汉元帝时期国事衰微 , 中上层地主豪强迅速崛起 , 其势力格外强盛!
面对国家财政困难、百姓困苦无依的事实 , 就连汉元帝和其子汉成帝也不得不承认 。 例如汉元帝在位期间累计颁布了诏书18次 , 其中就有13次都提到了百姓困苦、国家贫弱的情况;而汉成帝在位期间累计颁发了诏书20次 , 其中也有10次提到了国困民贫的情况 。
这频繁的诏令充分说明了当时的西汉王朝已经陷入了国家财政困难、百姓贫穷的恶劣境地 。 而设置陵县又是一项耗资巨大的工程 , 需要国家在财力、物力上以大量的投入 。

历史再回头汉元帝为何要废置陵县?国力衰微、匈奴远遁、粮食短缺是主要原因
本文插图

皇帝要想设置陵县 , 往往需要在财力、物力上进行大量的投入!
从史籍记载看 , 西汉王朝在徙民实陵时 , 为了安抚被迁徙的百姓 , 往往会采取极大的经济补偿政策 。 例如汉景帝五年(前152年) , 赐阳陵徙民"钱二十万";汉武帝建元三年(前138年)"赐徙茂陵者户钱二十万 , 田二顷";汉昭帝始元三年(前84年)"募民徙云陵 , 赐钱田宅"、始元四年(前83年)"徙三辅富人云陵 , 赐钱 , 户十万";汉宣帝本始二年(前72年)"以水衡钱为平陵 , 徙民起第宅"等等 。
如此巨大的财政投入 , 当然需要国家雄厚财力的保证 。 相反地 , 在国家财政已十分困难下想继续实行徙民实陵政策也是不可能的 。 面对西汉后期国家财政捉襟见肘的这种现实情况 , 除了废置陵县 , 元帝已别无选择 。

历史再回头汉元帝为何要废置陵县?国力衰微、匈奴远遁、粮食短缺是主要原因
本文插图

在国家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 , 汉元帝已经无力继续实行徙民实陵政策了!
另外 , 西汉王朝在汉元帝时期统治力衰弱 , 还在政治上表现为中央集权削弱 , 国家控制力下降 , 地方豪强势力膨胀 。
汉昭帝和汉宣帝统治时期 , 为了缓和汉武帝时期因频繁战争而出现的社会危机 , 曾重新推行了西汉前期"轻徭薄赋"政策 , 这一方面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 但另一方面也给豪强地主带来了很大实惠 。
【历史再回头汉元帝为何要废置陵县?国力衰微、匈奴远遁、粮食短缺是主要原因】豪强地主上交给国家的赋税减少后 , 他们积聚财富的能力更强 , 因此大多趁机在民间发展私人势力 , 甚至于纵容宾客横行乡里 , 公然为盗 , 就连地方官都很惧怕他们 。 例如汉宣帝时的涿郡大姓西高氏、东高氏就是典型事例 , 史载"自郡吏以下皆畏避之 , 咸曰'宁负二千石 , 莫负豪大家'"(宁可得罪两千石级别的朝廷高官 , 也不可得罪豪强 , 因为流水的朝廷高官 , 铁打的地方豪强) 。

历史再回头汉元帝为何要废置陵县?国力衰微、匈奴远遁、粮食短缺是主要原因
本文插图

在“轻徭薄赋”的政策下 , 地主豪强迅速崛起 , 他们盘踞乡里 , 其势力根深蒂固且盘根错节!
对于这些豪强大族 , 昭、宣时期虽然有一些地方官吏敢于诛杀以打压其嚣张气焰 , 但昭、宜时期自始至终都没有制定和颁布过新的打击和限制豪强大姓、富商大贾势力发展的政策和措施 。 相反 , 汉昭帝和汉宣帝为了稳定政局和社会秩序 , 还不断将土地、民户和金钱赏赐给他们 , 所以到汉元帝即位以后 , 地主豪强和富商大贾的羽翼就逐渐丰满起来 , 甚至形成尾大不掉之势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