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景中医师承学堂中医补益上焦,补益下焦的用药窍门( 三 )


或问喘胀之病 , 往往用参而更甚 , 是人参气药 , 以动气也 , 吾子不言治喘胀 , 深有卓见 。
嗟乎 。 人参定喘之神方 , 除胀之仙药 , 如何说气药动气耶 。 夫喘症不同 , 有外感之喘 , 有内伤之喘;有外感之胀 , 有内伤之胀 。 外感之喘 , 乃风邪入于肺也 , 用山豆根、柴胡、天花粉、桔梗、陈皮、黄芩之类即愈 , 固非人参所能治也 。 若内伤之喘 , 乃平日大亏其脾胃之气 , 一时气动 , 挟相火而上冲于咽喉 , 觉脐下一裹之气升腾 , 出由胸膈 , 直奔而作喘 , 欲睡不能 , 欲行更甚 , 其状虽无抬肩作声之象 , 然实较外感之症而大重 。 盖病乃气不归原 , 肾气虚绝 , 下无藏身之地 , 不得不上而相冲 , 看其气若盛而实虚 , 非有余之症 , 乃不足之症也 , 此时若用外感之药 , 则气更消亡 , 不得不用人参以挽回于垂绝 。 然而少用则泛上 , 转觉助喘 , 必须用至一二两 , 则人参始能下行 , 生气于无何有之乡 , 气转其逆而喘可定也 。 (〔批〕气绝非多用参不能救 , 不独救喘症也 。 )外感之胀 , 乃水邪也 , 按之皮肉必如泥土之可捻 , 用牵牛、甘遂各二钱泻之 , 一利水而症愈 , 不必借重人参也 。 若内伤之胀 , 似水而非水 , 乃脾胃之气大虚 , 虚胀而非实胀也 。 此时若作水治 , 则气脱而胀益甚 , 不得不用人参以健脾胃之气 。 然而骤用人参 , 则脾胃过弱 , 转不能遽受 , 反作饱满之状 , 久则胃气开而脾气亦健 , 渐渐加用人参 , 饱满除而胀亦尽消也 。 谁谓人参非治喘胀者哉 。 (〔批〕气虚中满 , 非参不除 , 先少后多 , 实有次第 , 用参必加行气之药 , 渐渐引之 , 使入于胃方投 。 )
或问人参乃升提气分之药 , 今用之以定喘 , 是又至阴之药也 。 吾子言人参入肾 , 信矣 , 然何以舍喘之外 , 别不能用参以补肾 , 此予所未解也 。 曰∶人参入肾 , 乃一时权宜 , 非中和之道也 。 大凡气绝者 , 必皆宜用人参以救之 , 盖气绝非缓药可救 , 而肾水非补阴之药可以速生 。
人参是气分之药 , 而又兼阴分 , 所以阳生而阴亦生 , 救元阳正所以救真阴也 。 君以为舍喘之外 , 别不能用参以补肾 , 吾以为凡用参救绝者 , 无非补肾也 , 肾气不生 , 绝必难复 。 然则救绝者 , 正救肾也 。 故肾不至绝 , 不必用参;肾既至绝 , 不得不用参矣 。 (〔批〕人参救气绝 , 即救肾气之绝也 , 论特精妙 。 )
或问人参生气者也 , 有时不能生气而反破气 , 其故何也?夫人参生气而不破气者也 。 不破气而有时如破气者 , 盖肺气之太旺也 。 肺气旺则脾气亦旺 , 肺气之旺 , 因脾气之旺而旺也 。 用人参以助气 , 则脾愈旺矣 , 脾旺而肺有不益旺乎 。 于是咳嗽胀满之病增 , 人以为人参之破肺气也 , 谁知是人参之生脾气乎 。 夫脾本生肺 , 助气以生肺之不足 , 则肺受益;助气以生肺之有余 , 则肺受损 。 惟是肺气天下未有有余者也 , 何以补其不足而反现有余之象?因肺中有邪火而不得散 , 不制其克肺金之邪 , 而反补其益肺金之气 , 此肺金之全不受生而转且受克也 。 然则治之法 , 制其邪火而兼益其肺气 , 则自得人参之生 , 不得人参之破矣 。 又乌可舍人参而徒泻肺气哉 。
或问人参健脾土之旺 , 以克水者也 , 何以水湿之症 , 用人参而愈加肿胀乎?曰∶此非人参之不健脾土 , 乃脾土之不能制肾水耳 。 肾水必得脾土之旺 , 而水乃不敢泛滥于中州 。 惟其土之不坚 , 而后水之大旺 , 欲制水 , 必健土矣 。 健土之药 , 舍人参何求 。 然而土之所不坚者 , 又因于火之太微也 。 火在水之中 , 不在水之外 , 补土必须补火 , 则补火必在水之中补之 。 用人参以健土 , 是克水也 , 克水则火愈微矣 , 火愈微则水愈旺 , 水愈旺而土自崩 , 又何能克水哉 。 故水胀之病 , 愈服人参而愈胀也 。 然则治之法奈何?先补水以生火 , 后补火以生土 , 用人参于补肾之中 , 亟生火于水之内 , 徐用人参于补肾之内 , 再生土于火之中 , 自然肾生水而水不泛 , 肾生火而土不崩 , 又何必去人参以防其增胀哉 。 (〔批〕补肾中之火 , 乃是真火 , 不可误认作心中之阳火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