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军@拒不投敌or投效“汪先生”:抗战时期被俘国军将领的抉择

让我们假设一个情景:你是一名抗日将领 , 在战斗中部队遭日军击溃 , 不得不带着幸存的部下在荒山野岭中择路突围 。 突然 , 一支日军冲杀出来 , 将你们团团围住 , 枪口对着胸膛 , 刺刀闪着凶光 。 你是否有拔枪自杀的勇气?
大部分人没有这份勇气 。 不仅抗日时期的国军将领如此 , 即使职业革命家切·格瓦拉也不例外 。 成为俘虏后的将军们命运各异 , 有人拒不投敌 , 有人“曲线救国” , 大时代也给他们的选择以不同的回答 。
拒不投敌 , 会遭遇什么样的命运?
1944年4月 , 日军发动“一号作战”进犯河南 。 国军新编第29师在许昌力战日军第37师团主力及战车第3师团、独立混成第7旅团各一部 。 城破后 , 少将师长吕公良、少将副师长黄永淮率部突围 , 遭到日军拦截 。 战斗中 , 黄永淮负伤遭日军俘虏 。 当日军刺杀被俘官兵时 , 他奋起抢夺武器反抗 , 搏斗中遭日军杀害 , 是被俘将领中最壮烈的一位 。
日军@拒不投敌or投效“汪先生”:抗战时期被俘国军将领的抉择
文章图片

黄永淮
还有几名被俘将领因拒绝日本军方劝降 , 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 1941年5月 , 第17军少将参谋长金崇印在中条山会战中受伤被俘 , 日军已经用他的名义放出了“感谢日军不杀”的风声 , 但他坚定拒不合作的决心 , 两个月后遭到杀害 。 1942年6月在山西被俘的第27军少将参谋长谭天觉、1944年10月在桂柳会战中被俘的广西绥靖公署少将高级参谋史蔚馥 , 面对劝降做出与金崇印同样的选择 , 也遭遇了同样的命运 。 1942年5月 , 新编第38师少将副师长齐学启在缅甸被俘 , 关在仰光监狱近三年之久 , 多次拒绝日军劝降 。 1945年3月 , 齐学启遭到战俘营中附敌分子杀害 , 是抗战中最后一名殉职的国军将领 。
日军@拒不投敌or投效“汪先生”:抗战时期被俘国军将领的抉择
文章图片

金崇印(左)史蔚馥(中)齐学启(右)
也有几名将领被俘后没有附敌 , 侥幸生还 , 第3军少将参谋长谭友佛可以作为样板 。 他是参加过辛亥革命的老军人 , 是朱德在云南陆军讲武堂的同学 , 军阀混战时期担任过中将师长 。 1939年9月 , 谭友佛受讲武堂同学、新任第3军军长的唐淮源邀请出任其参谋长 , 奔赴抗日前线 。 1941年5月 , 第3军在中条山作战失利 , 正在前线督战的唐淮源不愿被俘受辱 , 选择了自杀 。 谭友佛留守军部 , 获悉军长殉职消息后带领残部突围 , 遭日军冲散被俘 。
根据日本军方审讯记录 , 谭友佛对审讯采取避重就轻的策略 。 日方询问“中国国内战力体制的情况” , 他说“这是最高军事机密 , 我也不清楚” 。 日方问“拥有三十个师的兵力 , 以中条山为天险、花了二年时间建造坚固的阵地工事 , 在只有日本皇军五个师团面前一溃千里 , 这个课题答案不是已经很清楚了吗?” , 他回答“本次作战失败的原因是部队的训练不足和补给不足 , 并不是完全的失败 。 以此来说明中国没有希望为时太早” 。 当日方问道“你如何评价蒋介石?” , 他则回应“蒋先生是一个伟大的人物 , 像我这样的一般人是不能随便评价的” 。
之后 , 谭友佛先后被囚禁于太原收容所、北平清华园 。 期间 , 日本军方多次劝他“合作” , 并许以“黄河招抚司令”之职 。 谭友佛是幸运的 , 他拒绝了日方 , 但没有遭到加害 。 1941年11月 , 谭友佛被送到南京 , 交给汪伪政府 。 受到汪精卫接见时 , 汪氏摆出一副迫不得已的面孔 , 说“为应付日方计 , 暂屈两月 , 权作小休 , 此间借重之处良多 , 幸毋误会” , 谭友佛也没有回应 。 为了软化谭友佛的意志 , 汪伪在1942年3月放松了看管 , 允许他在南京市内行走 。 结果 , 几天之后谭友佛就暗中联系一名爱国青年帮他办理了良民证 , 潜出南京前往安徽 , 回归了国军阵营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