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救治的最后关头( 二 )

重症救治的最后关头
重症医生晁亚丽拍下了这一幕 , 邱海波(右)和杜斌(左)顾不上吃午饭 , 手拿着面包片 , 匆匆赶往下一家医院巡视 图/受访者提供等到患者呼吸急促需要插管时 , 往往已是病程末端 , 而他们在插管之前 , 已经无法承受片刻的缺氧 。 在不同医院的疑难病例讨论会上 , 出现过不下五起患者摘下无创呼吸去洗手间后死亡的病例 , 还有一起患者摘下氧气面罩吃饭后突然死亡 。在2月5日印发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中 , 重症、危重症治疗措施中的“呼吸支持” , 由原来笼统的一段话 , 变更为清晰的四条 , 其中第二条“高流量鼻导管氧疗或无创机械通气”的指导意见指出 , 若短时间(1-2小时)内病情无改善甚至恶化 , 应当及时进行气管插管和有创机械通气 , 第三条则为“有创机械通气” , 即气管插管 。事实上 , 身为国内首屈一指的呼吸危重症专家 , 童朝晖到达武汉的第三天 , 就在自己的笔记本上标记了“插管”和“调呼吸危重症医护” 。 1月下旬 , 他与邱海波、杜斌达成共识:需要采取更为积极的治疗方式 , 尽早插管 。 而这一共识 , 被三位专家写入了第五版诊疗方案中 。提高插管率这是在战时 , 指令的下达与平日不同 。 2月中旬 , 武汉多家医院都接到指示 , 要提高插管率 。“这算不算干扰医疗秩序?”“那时候说提高插管率 , 不是说要求你必须达到一个比例 , 也不是说每个病区都要插管 , 而是发现有些病区里的医护人员认识不到延迟插管的危害 , 以及无创通气会造成飞沫传播的危害 , 都说不能插管 , 这不对 。 ”2月中旬 , 插不插管是抢救新冠肺炎的最大医学分歧 。 综合多位呼吸科和重症科专家意见后 , 我们发现 , 主治慢性呼吸疾病的呼吸科医生普遍支持他们更为熟悉的无创通气;而重症医生和主治急性呼吸窘迫的呼吸科医生 , 往往下手更为果决 , 支持插管(有创通气) 。 同时 , 患者插管后 , 护理和体外生命支持的难度更大 。 相比呼吸科医生 , 重症医生更熟悉体外生命支持 。重症救治的最后关头
武汉协和医院, 一位转到普通病房的患者双手合十向医生表达感激 图/南方周末采访人员 翁洹在医学观点的分歧之外 , 不插管的原因有很多 , 比如没有呼吸机 , 比如医护人员不熟悉这项技术等 。气管插管确属高危操作 , 患者会喷溅分泌物、血液 , 或产生飞沫、气溶胶 , 增加新冠病毒传染的风险 。 但另一方面 , 患者插管后 , 呼吸机形成闭路循环 , 相比无创呼吸机和高流量吸氧 , 不会出现痰液的飞沫 。不能逼人当英雄 。 这是烈性传染病 , 如果不是经历过SARS的老兵 , 初次面对它时 , 恐惧难以避免 。上海华山医院接手同济医院光谷院区ICU的第一天 , 领队李圣青急得在走廊里喊:“你们赶快给我过来一个人 。 ”她拽来一个护士 , 给患者推镇静和肌松 , 以完成插管 。李圣青有29年的军旅生涯 , 说话爽利 。 回到驻地 , 她告诉所有医护人员 , “我们队内有全国最好的院感专家 , 科学防护足够到位 。 ”紧接着 , 她直白地说:“这种情况下 , 你让自己沉浸在恐惧里 , 就是一种自我放纵 , 和沉浸在各种享乐里一样的放纵 。 但我们是来治病救人的 。 ”那段时间 , 童朝晖一个接一个去医院讲课 , 花一个小时的时间告诉医护人员 , 在当前的防护条件下 , 插管并没有太大风险 , 插管要比不插管好维护 。重症救治的最后关头
童朝晖 图/受访者提供在采访中 , 我们得知 , 2月中下旬 , 至少有五位国家卫健委直接调派的专家 , 去往不同病区带头插管 。“医生哪能看着病人情况越来越差 , 有治疗措施却不使用呢?你不插 , 我给你插 , 我给你做出榜样来 。 恐惧的心理大家都知道 , 这很正常 。 但是如果一直拿恐惧来说事 , 就不对 。 ”杜斌说 。重症救治的最后关头
李圣青 图/受访者提供关于插管和不插管的争议在3月上旬基本结束 。 李圣青形容这是“血的教训” , 她曾经看着患者无创吸氧的效果不错 , 血氧饱和指数稳定在92-93 , 犹豫再三决定不去插管 。 “我还挺开心的 , 高兴地脱了防护服 , 还没走到医生办公室 , 他们就告诉我15床和4床没了 , 这简直让我太吃惊了 。 ”她下定决心要关口前移 , 提早插管 , “再前移都没有错 , 要么人命就没了 。 ”“受攻击的不仅是肺 , 只是肺最先受攻击”2月3日 , 《南方人物周刊》刊发了对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钟鸣的专访《多数重症病人体内突然启动炎症风暴》 , 他也是国家卫健委最早点名驰援金银潭的专家之一 。 在那篇报道中 , 钟鸣最早向大众描述新冠肺炎后期病程突然加速、多器官受到攻击 , 引发广泛关注 。一个月后 , 钟鸣告诉我们 , 他重新审视了炎症风暴这一对临床表现的描述 。 “其实我当时说的是我的一种推断 , 我当时发现白细胞介素-6有些升高 , 这是炎症反应中一个重要的临床表现 。 但后来病人越来越多 , 我发现白细胞介素-6是升高 , 但没有高那么多 。 ”简单地说 , 患者体内炎症因子失衡 , 但没有到启动风暴的程度 。钟鸣的推断是人类认识新冠肺炎过程中浅浅的一步 。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安友仲说:“我觉得他提出这个问题 , 大家就会去关注化验单上的细胞因子 。 能引起讨论 , 这是好事 。 即使关注之后发现不是那么回事 , 也是重新认识了新冠病毒 。 ”患者可能很难察觉新冠病毒的入侵 。 他的身体如常 , 平稳地行进 。 突然 , 他被迫跑起了马拉松 , 一程结束又是一程 , 程程相扣 , 无法停歇 。 氧气就环绕着他 , 他大口喘息 , 一口一口地抽 , 却怎么都不够 。 空气经过了他的喉管 , 却永远无法穿过它的肺部 。 他的肺发生了实变 , 肺泡结构被破坏 , 实得像一块猪肝 。 然后是肺部纤维化 , 像是一个风干已久的气球 , 失去了弹性 , 变得硬且脆 。 任何外力都可能使其发生范性形变——撑开 , 然后破裂 。他的免疫系统已经奄奄一息 , 心脏和肾脏也遭受了攻击 , 可他毫无察觉 。 突然他发现脚下不是终点 , 而是悬崖边缘 。 他坠入海面 , 下沉 , 拼命挣扎 , 可他再也呼吸不到一口气 。最终 , 他的死因上写着: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肺炎 。新冠病毒不仅攻击肺 , 还会攻击免疫系统、心肌和肾脏;还能导致患者体内二氧化碳潴留 , 引发酸中毒;也可能破坏患者体内的代偿机制 。 这是过去两个月里 , 临床医生对新冠病毒认识的推进 。在不同医院的疑难病例讨论会上 , 出现过十多例患者突然心跳骤停的病例 。 这既可能是因为一时缺氧导致 , 也可能是新冠病毒攻击患者心肌的结果 。 医生们观察到一些心肌受损的标志物参数升高 , 但患者并没有典型的心衰表现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