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人有“第三只眼”,从此开了挂

在史学研究领域有一个著名的难题 , 叫做“李约瑟难题” , 英国学者李约瑟从20世纪的30年代开始研究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 , 他发现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遥遥领先于同一时期的欧洲 , 于是 , 就提出了一个疑问:为什么近代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中国发生呢?欧洲人有“第三只眼”,从此开了挂
中国古代的铸铁领先于欧洲中国的科学技术在古代有很多个世界第一 , 中国人第一次发现了太阳黑子 , 公元前364年 , 中国的天文学家甘德记录下了太阳黑子的活动 , 而古希腊人第一次记录太阳黑子的活动 , 是在公元前300年;中国人最先制造出了钢铁 , 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 , 中国的冶金家綦毋怀文就发明了灌钢法;中国人首先发现了负数 , 西汉时期的《九章算术》就有关于负数的运算法则 , 中国人很早就知道 , 零减正数的差是负数 , 零减负数的差则是正数 , 欧洲的数学家直到公元17世纪的时候才运用负数的概念 。欧洲人有“第三只眼”,从此开了挂
太阳尽管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遥遥领先于欧洲 , 但是 , 我们在近代却落后了 , 第一次科学革命(工业革命)并没有发生在中国 , 而是发生在欧洲 。 改变人类历史的三次科技革命 , 起源地都是在欧美国家 。 为什么中国没有产生近代科学呢?其实与一个很小的物件有关 , 那就是玻璃 。在讨论玻璃的重要性时 , 我们先来看两幅画:欧洲人有“第三只眼”,从此开了挂
《披纱巾的少女》这幅画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画家拉斐尔的作品 , 画面上的少女栩栩如生 , 就像照相机拍摄的一样 。欧洲人有“第三只眼”,从此开了挂
唐伯虎的仕女图这幅画是中国明代著名画家唐伯虎画的仕女图 , 唐伯虎如果穿越到今天 , 给一个美女画肖像 , 画完之后 , 这个美女一定会说画得也太不像了吧 , 很难想象你居然是一个画家 。唐伯虎与拉斐尔可是同一时代的人 , 为什么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作品如此接近真实呢?而且真实的让人难以想象 , 连照相机都拍不出这样的效果 , 在欧美国家 , 一直有学者怀疑欧洲的很多绘画作品其实是“拍摄”出来的 , 而不是画出来的 , 那个时候没有照相机 , 怎么造假呢?运用了很多的光学技术 , 欧洲的绘画与其说是艺术 , 不如说是技术 。欧洲人有“第三只眼”,从此开了挂
欧洲19世纪20年代的人物画 , 如同照相机拍摄的效果我们都知道“小孔成像”的原理 , 15世纪 , 欧洲的艺术家常常利用“小孔成像”的原理辅助绘画 , 想要画一棵树 , 首先把树投射在墙壁上 , 然后在墙壁上临摹 , 就能画出一棵树了 , 窗外的风景即可以投射到墙壁上 , 也可以投射到纸上 , 一个人即使没学过画画 , 但只要他会临摹 , 有了“小孔成像”的黑科技 , 他就可以把窗外的风景画得很像 。 当然 , “小孔成像”只是最简单、最基本的光学技术 , 后来 , 欧洲人还运用了透视法 , 我们的眼睛所看到的世界是一个三维的立体世界 , 同样大小的景物 , 我们的眼睛是感受不到远处的景物小 , 近处的景物大的现象的 , 而是感觉一样大 , 如果按照这个感觉来画画 , 就没有立体感了 , 欧洲人因为习惯利用光学技术进行辅助绘画 , 所以 , 很快就发现了“远小近大”的原理 。欧洲人有“第三只眼”,从此开了挂
拉斐尔的作品 , 画上有人物的影子 , 像相机拍摄的透视法有线透视、空气透视、隐没透视 , 我们讲一讲最简单的透视法 , 就会明白欧洲绘画作品的特点了 , 线条透视就是说在一张纸上画一个正方体 , 这个正方体的线条在现实世界明明是垂直的 , 但是在纸上却不能画成垂直的 , 而要画成倾斜的 , 否则的话 , 就没有立体感了;空气透视 , 就是说在现实世界里 , 同样一个景物 , 色彩其实都是一样的 , 但是 , 画到纸上 , 一定要远处的景物色彩暗淡 , 近处的景物色彩鲜明;隐没透视 , 就是说画远处的景物 , 不能太清晰 , 画近处的景物一定要清晰 , 远处的水一定是没有波澜的 , 远处的树木也没有树枝 , 这样才会有一种三维空间的感觉 。欧洲人有“第三只眼”,从此开了挂
欧洲19世纪30年代的绘画作品透视法的这些技巧都是欧洲人在绘画“造假”的过程中 , 摸索出来的原理 , 当一个三维空间的世界投射到二维平面上的时候 , 才会有“远小近大”、“远黯近丽”、“远水无波”的效果 。 中国古代的画家画画 , 很鄙视技术 , 从来没想过要真实地展现客观世界 , 而是要抒发情怀 , 中国人画画注重写意 , 西洋人画画注重真实 。欧洲近代早期的绘画作品 , 其实是“照相机”拍摄出来的 , 即运用光学技术绘制的 , 在当时运用光学技术其实并不是造假 , 很多画家都在用 , 世界上第一台照相机是法国人在1839年发明的 , 发明照相机的人就是法国当时的一位画家 , 所以 , 欧洲的绘画与照相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 画着画着 , 就发明了照相机 。照相机所拥有的光学技术 , 很早就有了 , 然而 , “万事俱备 , 只欠东风” , 在17世纪的时候 , 人们苦于没有感光材料 。 要不然 , 西方传教士郎世宁就不是给康熙、雍正、乾隆画肖像画了 , 而是给他们照相了 , 我们今天看到的康熙皇帝、乾隆皇帝的画像 , 其实就是相片 , 与他们真实的形象相差不是很大 , 但是 , 我们去看汉武帝、唐太宗的画像 , 就看不出真人的感觉了 , 有点写意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