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时』全时再临生死考验:扩张埋隐患 疫情冲击下二次死亡( 二 )


不久前 , 全时还透露 , 2020年将对电商业务进行重新规划 。 其中包括计划引进新的商品替换消费者已经不感兴趣的商品、建立新的会员体系、探索新的店铺类型等 。
现在看来 , 此前的计划落空 , 全时再临"生存危机" 。 北京商报指出 , 全时一家门店的工作人员向其透露:"今天接到通知 , 由于母公司资金链断裂 , 京津区域内所有全时门店将全部撤店 。 "此外 , 近期 , 全时便利店已通知此前合作的供应商 , 暂停继续向其供货 。 由于此前合作还未到货款账期 , 全时也并未给供应商结算货款 。
不过 , 据新京报报道 , 对于因资金链断裂导致全时天津关闭大批量门店及北京5月20日起全面停业的一事 , 全时相关负责人表示:"不是资金链断裂 , 而是因为疫情影响严重 , 我们进行战略调整 , 便利店这块业务先收缩 , 停业之后会有其他合作 。 "
激进扩张埋隐患 , 仅靠输血难存活
新东家接手未满一年半 , 全时却遭遇"二次死亡"危机 , 这背后到底有何故事?
有业内人士指出 , 全时再次面临危机并不意外 , 此前激进扩张早已埋下隐患 。 其重资产模式直接导致门店运营负担过重 , 需要资金不断输血 。 疫情之下 , 全时撤退北京正说明问题所在 , 企业的经营能力和承压能力不够 。
据媒体报道 , 全时原母公司复华高管王峰(化名)表示 , 全时出现困局的主要原因是 , 老股东盲目扩张、内控失措 , 新股东不懂便利店运营 。
自2011年成立后 , 聚焦于北京市场的全时便开始跑马圈地 。 仅用4年时间 , 其位于北京的店铺数量就超越了已开业14年的7-11便利店 。 之后 , 全时面向全国进行扩张 。 2017年启动的"百城百万"计划 , 要投资百亿元在五年覆盖"100个城市 , 100万个终端" 。
全时便利总裁张云根曾经表示 , 全时目标是做中国目前唯一的超重资产模式运营的内资便利店 。 超重资产运营 , 则是指单店投资规模超过150万元 。 过去全时便利店更是投资千万元研发了管理系统"全时汇" 。 截至2018年7月 , 全时已经拓展至北京、南京、天津、长沙、成都、重庆、杭州、苏州、武汉、廊坊等10个城市 , 门店数近800家 。
重资产模式直接导致全时门店运营负担过重 , 需要资金不断输血 。 而当母公司-北京复华控股资金链出现问题时 , 全时如同断奶 , 难以交付货款 , 部分门店断货不能正常经营 , 导致此前被卖身 。
实际上 , 自2017年政府加大对便利店的资金补贴和政策松绑的通知出台后 , 各路资本市场就纷纷涌入便利店市场 。 在资本逐利的压力下 , 各大便利店快速扩张门店 。 然而 , 部门便利店却因经营不善不到半年就出现资金链断裂 。 这些操之过急的便利店 , 命运和全时一样坎坷 , 不是被出售就是相继倒闭 。
"便利店看似经营简单 , 实际上这一行业成本控制的难度要远高于其他零售业态 。 如果企业内部成本管控失效、供应量管理不完善 , 加之产品品牌购买频率低、跟不上市场需求变化的脚步 , 便利店想要盈利是非常困难的 。 "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国际贸易研究部主任赵萍表示 。
【『全时』全时再临生死考验:扩张埋隐患 疫情冲击下二次死亡】对于全时的"二次死亡" 。 有业内人士分析指出 , 全时作为北京市场知名便利店品牌 , 具有一定的品牌价值和投资价值 , 但便利店经营难度较大 , 对于投资者有一定门槛 。 若仅有资金能力 , 没有门店运营能力和供应链整合能力的话 , 接盘后业绩很难得到提升和扭转 , 仅靠资金输血很难存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