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无所依》:一个弥漫着死亡气息的存在主义黑暗故事

第80届奥斯卡颁奖礼上 , 科恩兄弟执导的《老无所依》成为最大赢家 , 包揽了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改编剧本和最佳男配角四项大奖 。
《老无所依》的获奖标志着美国主流电影工业对独立电影人的进一步认可 , 向来偏向传统和保守的学院通过对科恩兄弟的表彰 , 肯定了标新立异的独立精神与日俱增的影响力 。
不同于大众化的商业类型影片对暴力元素的运用 , 科恩兄弟电影中的暴力往往突如其来又莫名其妙 , 无程式而循 , 甚至有时让人哭笑不得 。
对暴力行为的展现没有美化的痕迹 , 直接而原始 , 无论对施暴者还是暴力承受者都流露出某种苦涩而辛辣的讽刺 , 在黑色幽默的背后隐藏的是创作者对于现代人生存处境的深层关注 。
:《老无所依》:一个弥漫着死亡气息的存在主义黑暗故事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老无所依》的英文名No Country for Oid Men , 源自叶芝的诗篇《驶向拜占庭》 , 诗中写道:
“那绝非老年人适宜之乡 。青年人互相拥抱着 , 树林中的鸟雀——那些濒死的世代——在歌吟 , 鲑鱼回游的瀑布 , 鲭鱼糜集的海河 , 水族、走兽、飞禽 , 整夏都在赞颂萌发、出生和死亡的一切 。”
原本充满生命力与激情的诗句 , 被原著小说借用 , 讲述的却是弥漫着死亡气息的黑暗故事 , 并在科恩兄弟的影像中得到了生动的诠释 , 故事环境、人物关系、情节点乃至台词被蒙上了某种存在主义色彩 。故事场景:荒原
《老无所依》的开场 , 首先冲进视野的是那片苍凉的荒原 , 在将近两分钟的时间里 , 导演直接切换了11个静止的镜头 , 展现了从拂晓到白昼的荒原景象 , 警长苍老的嗓音夹杂着呼啸的风声 , 回顾他的职业生涯 。
在这些镜头中 , 荒原岿然沉寂 , 仿佛亘古不变 , 人类文明的痕迹——歪斜的电线杆、破败的风车、低矮的铁篱笆 , 与广漠的自然相比 , 显得生硬而可笑 。
镜头终于运动起来 , 摇过荒原和铁篱 , 一辆警车映入眼帘 , 警察押着杀手齐格(本片主要人物之一)上了警车 。
人出现了 , 在荒原上 , 在铁篱的圈定内 , 这样的开场 , 无疑具有隐喻色彩 , 人被抛置在荒原般的世界上 , 在人性的圈囿之中 。
:《老无所依》:一个弥漫着死亡气息的存在主义黑暗故事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另一位主要人物的上场 , 更加深了这种隐喻色彩 , 猎人莫斯在荒野中瞄准了鹿群 , 枪声响起 , 鹿群四散 。
猎人与猎物是大自然最原始的关系之一 , 共同存在 , 追与逃的游戏永远上演 。
大远景中 , 莫斯从左向右入画 , 步入一望无际的原野 , 显得十分渺小 , 逃亡的鹿群预示了他的命运 , 而他却浑然不觉 。
天空中乌云聚集 , 鹿群瞬间被阴影笼罩的画面 , 已经给了观众不祥的预感 , 果然他在这次捕猎中无意中发现了毒贩交易的赃款 , 并因贪婪而引来了杀身之祸 。
:《老无所依》:一个弥漫着死亡气息的存在主义黑暗故事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我被遗弃在世界中 , 这不是在我在一个敌对的宇宙里像一块漂在水上的木板那样是被抛弃的被动的意义下说的 。而是相反 , 这是在我发现自己是孤独的、没有救助的、介入一个我对其完全负有责任的世界的意义下说的 。”
在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观念中 , 存在论问题旨在揭示人类的生存困境 , 人被抛置在自在的存在 , 即物质世界中 , 无权询问“我为何存在” , 因为“我”已经存在 , 只是选择并承担后果 。
科恩兄弟用影像诠释了人类的这种境遇 , 荒凉的沙漠是人世的缩影 , 人被伊甸园的主人弃于此 , 蝼蚁般跋涉在宿命旅途上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