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有“图书馆”吗,如何管理得井井有条?聊聊南宋图书管理工作( 二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科学的勘校
1.“三馆”校勘南宋时期的“三馆”主要是指:“昭文馆”、“史馆”、“集贤院” 。宋代洪迈曾在其著作《容斋随笔》中这样定义馆阁作用:“馆阁之选 , 皆天下英俊 , 然必试而后命 , 一经此职 , 遂为名流” 。以此可知 , 南宋三馆乃是文化渊薮之地 。
在南宋时期 , 大量收集而来和编纂抄写的图书虽然对于宋朝的文化具有重要作用 , 但是怎样管理这些图书成为了朝廷需要考虑的一个大问题 。而这三馆的主要职责就是为了南宋朝廷管理和校勘图书 。
南宋王朝对于图书的管理与校勘工作非常重视 , 宋太宗时曾经下令 , 凡是京城官员从事校对的书籍 , 都要在书籍末尾提上自己的名字 。这一诏令不仅能够提升觉对官员的责任心 , 还迎合了当时众多儒士的入仕求名心理 。因为校勘图书需要校勘人员拥有深厚的知识储备与责任耐力 , 所以当时南宋朝廷对于校勘人员的选拔也非常重视 , 标准也较高 。
2.设置覆校官和校勘程课
除了利用“三馆”人员进行书籍校勘 , 南宋朝廷还设立了一套严密的勘校机制 。宋真宗时期 , 曾下诏设置覆校官 , 覆校官工作职责是在“三馆”人员校勘过后 , 书籍并不立刻登记入库 , 而是送往覆校官处复核 , 以此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图书的校勘工作严密无误 。
『』古代有“图书馆”吗,如何管理得井井有条?聊聊南宋图书管理工作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南宋朝廷此举 , 是为了保证图书的精确性 , 以免因为校刊的错误导致出现问题的图书流通到社会或者后世 , 给从事读书的人员造成知识性的错误和困扰麻烦 。经过就校勘工作之后 , 从前存在问题的图书 , 变得更加完善和正确 , 这对于图书事业的发展以及社会文化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 。
除了设置覆校官 , 南宋朝廷还开设校勘程课 , 其目的是为了“皆有程课 , 以考勤惰” , “程课”其实是对于校勘官员每日工作量的规定 , 不同时期设置不同的日最低工作量 , 允许超出 , 但不能未达到 , 以此来防备校勘官员偷懒惫怠的情况 。
从以上两种校勘模式 , 可以看出南宋王朝对于文化知识的重视程度非常大 , 也能够从侧面看出南宋统治者一丝不苟的治学态度 , 在这样的文化风气之下 , 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 , 辉煌富丽的南宋文化格局 。图书的保存工作
1.撰写目录分类保存
国家拥有了卷轶浩繁的图书 , 怎样整理保存这些图书也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在宋朝刚刚成立不久时 , 因为统治者对于图书的重视 , 三馆藏书便增加到80000多卷 , 而且内容丰富 , 门类众多 。在经过一批有识之士的编纂与校勘 , 图书的质量与数量也大大提高 。在这一重要时刻 , 宋朝统治者下令为图书分门别类 , 依次登记 , 并撰写目录 。
『』古代有“图书馆”吗,如何管理得井井有条?聊聊南宋图书管理工作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欧阳修
根据史料记载 , 宋仁宗景佑元年 (1034年) , 下诏命令翰林学士王尧臣 , 馆阁校勘欧阳修进行编目工作 。欧阳修等人依照唐朝时期的《开元四部录》的经验进行目录撰写 , 他们把当时的图书体例分为四部 , 即“经”、“史”、“子”、“集” 。四部之下有开拓增设不同的门类进行管理 。这种“四部分类法” , 虽然在宋朝之前已经产生 , 但是也是在南宋时期得到了更成熟的确立 , 这种分类方法对于我国后续的图书馆管理 , 具有深远的影响 。
2.严格把控借阅关卡
因为特殊的历史原因 , 南宋时期的图书馆藏书并不是针对社会大众而开放的 。南宋馆阁藏书的开放人员主要是为皇帝及近臣所提供 , 再者是为官方修史官员以及校勘官员所开放 。有历史资料记载 , 关于馆阁图书的外借条件如是:“秘阁书籍除供禁中外 , 不许本省官及诸处关借 , 虽奉特旨 , 亦不许关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