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商业评论官方账号社畜为什么会有“畜”感?
北京联盟_本文原题:社畜为什么会有“畜”感?
本文插图
社畜的“畜”字背后 , 是挥之不去的情绪劳动 。
撰 文| 曹欣蓓
责 编| 曹欣蓓
“休年假?想得美!现在公司实行996 , 争取997 。 ”
“好的 , 领导 。 ”
“我看了你发来第61版PPT修改稿 , 我思考了下 , 觉得还是用第1版最好 。 ”
“好的 , 领导 。 ”
“今晚12点我会给你发一份客户资料 , 记得明天早上8点前交具体营销方案 , 我上班时要看到 。 ”
【中欧商业评论官方账号社畜为什么会有“畜”感?】“好的 , 领导 。 ”
以上的对话 , 成了社畜们被夸张化的日常 。 “社畜”一词源自日本 , 属于新造词 , 是社会与畜生两个词组的组合 , 用于指代在公司不断顺从工作 , 像畜生一样被压榨的员工 。 无论是当代的日本或是中国 , 社畜已经成为一种职场的普遍现象 , 年轻人们纷纷自嘲为社畜本畜 , 好笑之余又透着辛酸 。
他们戏言自己“赚着卖白菜的钱 , 操着卖白粉的心” , 领着微薄的薪水 , 承担着大量的工作 , 每天挤在沙丁鱼罐头般的地铁车厢 , 忙碌又疲惫地往返于公司与家庭 , 过着枯燥乏味两点一线的生活 。 社畜们晚上回到家后 , 已是筋疲力尽 , 睡眠和饮食都草草敷衍了事 , 深陷于生存的泥沼而不能自拔 , 失眠与脱发成了当代社畜的常见困扰 。
在日剧《无法成为野兽的我们》中 , 新垣结衣饰演的女主就是一名标准的社畜 。 每天早上睁眼 , 就是一大串需要回复的留言信息;随时随地 , 甚至在地铁站中也会被要求临时加班;猪队友办事不利 , 不但要收拾烂摊子 , 还要代替背锅挨骂;替自己争取权利 , 却始终无法成功 , 只能无奈蹲在路边感慨“生活艰辛” 。
本文插图
但仔细回想 , 从体力消耗而言 , 白领们每日坐在办公室格子间 , 并没有从事任何繁重的消耗性劳动 , 为什么依然会感到疲惫不堪 , 回到家只想葛优躺?深深包围社畜们的“畜感” , 究竟是来自于何处?
01
坐着办公也会累
坐着办公就不累了吗?不 , 还有精神上的疲惫 。
读书的时候 , 父母总会叮嘱孩子好好学习 , 长大后找一份坐在办公室的舒适工作 。 但“坐办公室”这件事 , 其实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舒适 。 除了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以外 , 员工还有一项不可忽视的付出——情绪劳动 。
“情绪劳动”的概念由社会学家Arlie Russell Hochschild首次提出 , 并在学术界引起了广泛讨论 。 她将其定义为“公众场合中 , 员工利用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等方式对情绪的管理” 。 在其《组织中的情绪》一书中 , Hochschild表示:“不管任何工作 , 只要涉及人际互动 , 员工都可能需要进行情绪劳动” 。
这种为了迎合工作需求 , 强行调整自身情绪 , 使其符合组织标准的行为 , 在工作中相当常见 。 简单而言 , 我们通常所说的“露出八颗牙齿的职业假笑” , 就是一种典型的情绪劳动 。 从经济学的角度理解 , 员工的情绪并非只是个人所有物 , 而是被商品化的有形物品 , 情绪劳动就与脑力劳动、体力劳动一样 , 员工付出劳动 , 交换相应价值的物品——工资 。
本文插图
情绪劳动可以分为表层动作和深层动作 , 表层动作指的是员工出于组织目的 , 直接进行情绪伪装 , 展示并非内心的表达 。 深层动作则分为主动和被动两种 , 主动的深层动作指的是虽然组织要求的动作与员工内心动作不一致 , 但员工经过反复自我催眠 , 不断调节自身 , 从而实现与组织目标相符的外在情绪表达 。 被动的深层动作则是一种理想的完美情况 , 即员工情绪与组织需要的情绪恰好调整到一致 , 这种情况下 , 并不需要消耗更多的情绪 , 也不容易造成疲惫感 。
推荐阅读
- 星空us|失踪的女翼装飞行员评论下,暴露了人们对极限运动的偏见
- 中青评论|女子提交离婚诉讼书遭丈夫暴打,漠视就是施暴
- 丽江网|美食+购物天堂,丽江这条商业街要逆天!
- 李荣浩|“李荣浩评论杨丞琳好久不见”:异地恋长久的秘诀,在这里
- 儿童节|闪电评论丨“六一”儿童节 拿什么抚慰“不想长大的心”?
- 风景故事|老城东西大街,素颜的洛阳,吊打全国的旅游商业街
- 吴帅医事评论|除了施以药物外,医生是如何与病人沟通的?
- 评论家曹喜蛙|曹喜蛙:当代隐士更多是一种生命态度当代隐士更多是一种生命态度作者:曹喜蛙
- 彪说娱乐|蔡徐坤被质疑,评论张子枫被忽略,对陌生女孩说:想我
- 汽车|汽车新零售:商业模式画布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