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朴实用的木质榨油法——聊聊中国古代的榨油技术

我国利用油料植物制油的历史很早 , 早在轩辕黄帝时 , 就学会了从植物中提取油料的技术 。《黄帝内传》上说:”黄帝得河图书昼夜观之 , 乃令力牧采木实制造为油 , 以绵为心 , 夜?则燃之读书 , 油自此始 。“古代的植物油
据《天中记》的记载 , 最早的植物油是从乌臼中提炼出来的 。“荆州有树 , 名乌臼 , 其实如胡麻子 , 其汁 , 可为脂 , 其味亦如猪脂” 。乌臼又名乌桕 , 是一种落叶乔木 , 有种子 , 外面包白色蜡质 , 种壳和仁都可榨油 , 种仁榨取的油称“桕油”或“青油” , 现在一般只供油漆、油墨等工业上用 , 是制蜡烛和肥皂的原料 。
:古朴实用的木质榨油法——聊聊中国古代的榨油技术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芝麻油是有文献记载的最早一种食用油 。早在东汉时期 , 人们就已掌握了芝麻油的提炼方法:“煎麻油 , 水气尽无烟 , 不复沸则还冷 。可内手搅之 。得水则焰起 , 散卒不灭 。”因为芝麻经焙炒后制作的芝麻油常有浓郁的芳香气味 , 因此 , 人们又称它为“香油” 。
到了南北朝时期 , 人们发现十字花科植物芸苔(即油菜)的种子富含油脂 , 经过榨制可以得到一种色泽金黄或棕黄的透状的菜籽油 , 其味甘性温 , 且产量较高 , 从此它成为古代最为常用的素食油类 。
唐宋之后 , 人们发现胡麻、黄豆、茶子等 , 都可以通过压榨或者浸透的方法获得可食用的油 , 只是由于品种的不同 , 产量和风味也有很大区别 。
:古朴实用的木质榨油法——聊聊中国古代的榨油技术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天工开物》上说: “凡油供馔食用者 , 胡麻、莱菔子、黄豆、菘菜子为上; 苏麻、芸台子次之; 茶子次之 , 苋菜子次之; 大麻仁为下 。”
古代用榨油法榨油 , 胡麻每石可得油四十斤 , 莱菔子每石得油二十七斤 , 芸台子每石得三十斤 , 菘菜、苋菜子每石得三十斤 ,子得一十五斤 , 黄豆得九斤 。自此之后 , 中国人餐桌上的油料也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古人的“压榨取油法”
【:古朴实用的木质榨油法——聊聊中国古代的榨油技术】“压榨法”是古代一直沿用的制油方法 , 其方法是通过人力拽放和榨杆的大力撞击 , 榨出油料中的油水 。《农书》 、《天工 开物》文献记载 , 古代都是利用木制的榨油设备榨油 , 利用击木楔产生的巨大压力将油榨出 。
:古朴实用的木质榨油法——聊聊中国古代的榨油技术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至少在东晋时期 , 我国就出现了杠杆式的压祷取油工具 。贾思勰的《齐民要术》记载:“收子压取油 , 可以煮饼 。一倾收二百石 , 输于压油家” 。这里的”压取油“就是榨得的油 , ”压油家”就是榨油的作坊 。
“榨油”和“压油”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从“榨”字构造来看 , 它的本意应该是与木有关的物品 。《集韵》中对“榨”字的定义是:“榨 , 楚懈切 , 打油具也 。“只要在碾碎的油料上施加压力将油挤出都可称为压油;而榨油是专指利用油榨将外力转化为强大的压力 , 施加在碾碎的油料上 , 从而将油榨出 。元代王祯的《东鲁王氏农书》详细记录了宋代的榨油器具 。该书《油榨》一章详细记录了油榨的样式及榨油方法:”用坚大四木 , 各围可五尺 , 长可丈余 , 叠作卧枋于地 , 其上作槽 , 其下用厚板嵌作底槃 , 槃上圆凿小沟 , 下通槽口 , 以备注油于器 。凡欲造油 , 先用大镬炒芝麻 , 既熟 , 即用碓舂 , 或辗碾令烂 , 上甑蒸过 , 理草为衣 , 貯之圈内 , 累积在槽;横用枋桯相桚 , 复竖插长楔 , 高处举碓或椎击 , 擗之极紧 , 则油从槽出 。此横榨 , 谓之卧槽 。立木为之者 , 谓之立槽 , 旁用击楔 , 或上用压梁 , 得油甚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