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苑读书 | 刘力:无处安放的灵魂


北京联盟_本文原题:读书 | 刘力:无处安放的灵魂
无处安放的灵魂
——我读方英文的《后花园》
刘力/文
悦读苑读书 | 刘力:无处安放的灵魂
本文插图

先后快速翻阅了方英文的散文集《情人夜宴》和长篇小说《落红》《后花园》 , 我就总觉得自己好像有一种意犹未尽但却并不能完全沉浸进去的错位感 。
我始终认为这源自于方英文的语言 , 带着狡猾世故的圆润和幽默风趣的雅致 , 我还是真的很少见过这种语言 。 一如很多年前 , 贾平凹班底一行人在丹中对面的剧院(现在已经是客都购物广场)做一场关于写作的报告 , 底下在座自然是丹中的学生们 , 其中还有我们这些陪着学生前来凑热闹的老师们 。 平凹一番期期艾艾的四十分钟讲演 , 几乎没有太多的养分 , 底下学生自然也如同迷梦般 , 根本泛不起半点涟漪 , 这时候其他人开始阐释 , 尤其是方英文当时在场的一顿神侃 , 直接让底下的学生们掌声如雷动 。
这也算得上我第一次自然也是此生目前为止惟一一次见到方英文本人 。
说实在话 , 我还真的很难把那时的方英文和我现在所看到的书中反馈出来的方英文对号入座 , 这不仅是因为在我那种颇为自恋的文人傲骨里总觉得有些看不起靠贾平凹吃饭这群体 。
然而当我走进方英文的作品 , 我才明白原来我还真的有点看走眼 。 一部《情人夜宴》让我尤其看到了随性而发的方式幽默 , 这是一种挥洒飘忽自灵魂深处的自觉流露 , 至少在我看不出一点矫揉造作的痕迹 。 孙见喜称贾平凹为“鬼才” , 但其实贾平凹从根本上即使再怎么幽默 , 似乎也总难比得上方英文作品中的那种老练而狡黠的自在玩耍 。
甚至我从钱钟书先生的《围城》中总能看出一种幽默中的淡雅 , 却也找不出方英文这种不知道那里寻觅出来的机灵 。
《落红》我是两天时间凭借着韧劲的间隙看完的 , 一个并不高级的官员和一个女人的偷情在作者的笔下写的摇曳生姿 , 妙趣横生 , 但我最终还是发现了无法连贯的毛病 , 后来得知他是一篇篇发下来在报纸上的 , 也就难怪乎会出现那样的问题 。
悦读苑读书 | 刘力:无处安放的灵魂
本文插图

这次花了三天左右时间来看《后花园》 , 我似乎更是有了一种天然的疏离感 。 每次看书 , 我从来不认为别人都认可的书就会成为自己的好书 , 也在某种程度上很排斥那种高大上的评价 , 一种本来就不可能完全合乎所有人口味的饭菜 , 被一个个人妙赞的时候 , 本身就算得上是一种堕落 。
我还得另觅蹊径 。 大学讲师宋隐乔因为火车奇遇放逐山野 , 在火车上邂逅的“罗敷”女罗衣云 , 而后竟也神奇地来到“后花园”(山野称娘娘窝) , 在压抑的都市和明媚的山野中寻求平衡一时之间成为了很多知识分子都想反馈的文学精魂 。 这篇作品自然也不例外 。
相比较于《落红》 , 我虽然很欣赏作者的语言 , 但对其所产生的主题结构却并不完全认可 。 从实质上《落红》第三人称书写 , 小说从头到尾脉络清晰可鉴 , 而《后花园》第一人称与第三人称的转换至少在我看来很没有多少必要 , 也容易造成混乱 , 而其中所穿插的一些山野掌故和风土人情或者人物故事总难以引发太多我的共鸣 , 整本书看下来 , 我唯一记得的似乎只有两个内容 , 一是宋隐乔对于性爱的渴求和始终如一的粗放式放纵 , 这不仅仅表现在行文的言语表达上 , 更表现在思想的境界上;其二是罗衣云的红袖添香 , 温文尔雅 , 灵慧多情 。 才子佳人的神话在文学作品中比比皆是 , 但似这般写到一种文化境遇深处的倒也算得上自带一份神奇 。 精彩的比喻有时让我们自己也感觉到万分羞愧 , 为何就没有作者那种鬼斧神工的言语能力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