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话诗词范仲淹的《苏幕遮》:一首描写秋天的词,也是词人思乡与离愁之作
范仲淹(公元989—1052) , 字希文 , 苏州吴县(今江苏吴县)人 。 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
范仲淹两岁的时候 , 父亲就去世了 , 母亲改嫁朱氏 , 他也跟随母亲生活 。 这样的环境激励着范仲淹 , 他刻苦学习 , 想凭借知识改变命运、出人头地 。 他持之以恒地坚持学习 , 从来不会停辍 , 范仲淹学习时是怎样的一种状态呢?根据历史资料记载:昼夜不息 , 冬月惫甚 , 以水沃面;食不给 , 至以糜粥继之 , 人不能堪 , 仲淹不苦也 。
功夫不负有心人 , 这样刻苦学习的结果就是:范仲淹成为一名优秀的学子 , 也顺利的在科举考试中脱颖而出 。
本文插图
范仲淹绘像
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 , 范仲淹以“朱说”之名 , 登蔡齐榜 , 中乙科第九十七名 , 由“寒儒”成为进士 , 被任命为广德军司理参军 , 掌管讼狱、案件事宜 , 官居九品 。 范仲淹从此踏入仕途 , 开启了了他不平凡的人生履历 。
如果要用一句话来形容范仲淹的仕途 , 那么他的《岳阳楼记》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 , 后天下之乐而乐”就很贴切了 。
范仲淹一生不光在政治和军事上取得了很高的建树 , 他的文学成就也是粲然可观的 , 《岳阳楼记》就是范仲淹写下的名传千古的一篇文章 。
本文插图
岳阳楼范仲淹的词作风格
与他的散文和诗歌相比 , 范仲淹的词作在数量上就相对少了一些 。 他的词作存世仅有五首 , 虽然数量少 , 但首首脍炙人口 。
范仲淹填词的笔调幽婉 , 理致深蕴 , 情景苍凉 , 语言典雅 , 温润秀洁 , 堪称大手笔 , 能突破唐末五代词的绮靡风气 , 尤其是《渔家傲》、《苏幕遮》等词 , 历来受到词论家的赞赏 。
《渔家傲·秋思》一词 , 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 , 表达了词人反对入侵、巩固边防的决心和意愿 , 同时还表现出外患未除、功业未建、久戍边地、士兵思乡等复杂矛盾的心情 。
本文插图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词意图
在范仲淹之前 , 很少有人用词这一新的诗体形式来描写边塞生活 , 唐代诗人韦应物的《调笑令·胡马》虽有“边草无穷日暮”的句子 , 但没有展开 , 且缺乏真实的生活基础 , 因而 , 范仲淹的词实际上是边塞词的首创 。
不仅如此 , 《渔家傲·秋思》的内容和风格还直接影响到宋代豪放词和爱国词的创作 , 为宋词开辟了崭新的审美境界 , 拓宽了词作的题材 , 同时也开启了宋词贴近社会生活和现实人生的创作方向 。
《剔银灯·与欧阳公席上分题》和《定风波·自前二府镇穰下营百花洲亲制》两词 , 一首以历史事件和人物为题材、另一首是咏物词 , 从范仲淹词作的题材来看 , 他的词作取材宽泛 , 与北宋前期词坛的创作风格合拍 , 表现了从晚唐五代至北宋前期歌坛衰变的一个过程 。
本文插图
范仲淹沉挚真切、婉丽动人的词风 , 也极大地改变了宋人的创作观念 , 引导着词坛创作风气的转移 , 对后世词坛产生着深刻影响 。 在宋词的发展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
北宋建国至宋仁宗 , 生活享乐渐成风尚 , 以歌舞宴饮为主要创作话题的歌词也趋向繁荣 。 范仲淹于仁宗年间登上词坛 , 其词作内容和风格丰富多样 , 有直接写艳词的词人 , 也有摆脱或打破艳词传统的词人 , 这正是词从五代花间词向宋词过渡时留下的烙印 。
推荐阅读
- 口袋诗词|蒋介石最后离家乡场景:母亲墓前痛哭,登船时向乡亲伸出三根手指
- 肖邦老师的课堂TB|曾公亮名气不如包拯范仲淹,但功勋卓越,被列为昭勋阁24功臣之一
- 蔷薇蔷薇是春日最后的见证,细品白居易黄庭坚等名家诗词中的蔷薇
- 知历史工作室|因诗词被千古传颂,却也因诗词频繁被贬的豪放诗仙
- 唐诗宋词古诗词|红楼梦:从香菱学诗看宝钗和黛玉
- 泽光书院|一日一诗词 ‖《南柯子·十里青山远》
- 解忧诗词|李贺模仿李白写首《将进酒》,开篇惊艳,结尾令人肝肠寸断
- 朱邦凌|济南要建稼轩文旅城!成全国首个诗词文化旅游项目,投资220亿
- 「李亚鹤」金光华李亚鹤:夏天的雨落在了诗词里 美到
- 唐诗宋词古诗词|耶律楚材:花界倾颓事已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