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君西汉刺史制度


监督机制对古代中国来说非常重要 , 如果一个国家想要发布政治命令 , 那么执行命令的官员是不可或缺的 。 这些大大小小的官员就像螺丝钉一样 , 维系着整个国家政治活动的运转 , 那么 , 如何防止螺丝生锈和腐败呢?
这就要取决于监察机制了 。 西汉统治者在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 , 在时代的召唤下 , 一种新的监察机制应运而生 , 所以说 , 刺史制度是伴随着国家的政治需要而应运而生的 , 并对后来社会的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

武陵君西汉刺史制度
本文插图

刺史制度的诞生与发展
自汉初利用无为思想恢复民生以来 , 汉武帝时期 , 汉朝的国力大大增强 , 武帝时期 , 统一思想占据主流 , 中央集权的任务迫在眉睫 , 武帝集权的政策之一 , 就是废除监御史 , 把刺史定为常设制度 。 其实 , 早在景帝时期 , 七国之乱结束之时 , 诸侯就没有力量与中央抗争了 。
汉武帝时期 , 实行"推推恩令" , 削弱诸侯力量 。 但武帝觉得 , 即便如此 , 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也不够强大 , 于是在元丰五年 , 初置御史 , 到目前为止 , 刺史制度至此算是彻底完善 。
也就是说 , 第一个实行刺史这一制度的皇帝是汉武帝 。 作为西汉的第七位皇帝 , 汉武帝在他的统治时期 , 不仅实行了刺客制度 , 而且在其他方面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 在思想文化方面 , 他遵循董仲舒的建议 , 使儒学在西汉确立了独尊地位 , 发扬光大 。 在人才选拔上 , 他开创了察举制度 , 使官员素质向更高方向发展 , 有利于国家的政治建设和运转 。 汉武帝在位时期 , 为了稳定其统治地位 , 使国家走向富强 , 建立了许多机构和制度 。
汉武帝时期 , 他在社会的各个方面都进行了一些有利于加强西汉统治和社会稳定具体的措施 , 其中刺史制度就被纳入其中 , 行使刺史制度的目的 , 一是为了强化君主权力 , 二是为了防止地方政权过于膨胀而影响君权统治 。 正是因为汉武帝实施了这些措施 , 西汉的发展才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 有了后来的汉武盛世 。 但汉武帝后期的发展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 如崇尚巫术和蛊惑人心的迷信 , 造成了社会和朝廷的混乱 , 使汉武帝的威武 , 美好印象在人们心中有所下降 。

武陵君西汉刺史制度
本文插图

在武帝以前 , 刺客制度只是一种临时性的措施 , 是对官员们进行监督的大胆尝试 。 但是 , 当武帝时期到来时 , 经济的变化引发了治国思想的变化 , 集权思想推动了刺史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 从那时起 , 君主可以通过刺史系统更好地控制了这个地方 。 为防止高官以权谋私不认真行使其职责 , 刺史制度的建立具有必要性 , 汉武帝建立刺史制度 , 此后不断更新 , 这一制度对后来社会的发展具有不可代替的重要作用 。
由于刺史权力逐渐扩大 , 他们可以涉及国家和地方的司法、吏治等权力 , 而且检察官到了地方上 , 有权力凌驾于地方行政长官之上 , 好的刺史可能对地方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 可是万一有以权谋私 , 品行不正的刺史 , 将会给地方带来祸害 。
朝廷便注重起来其中的利害关系 , 想办法削弱刺史的力量 , 把刺史的职级定得很低 , 其俸禄只有600石 , 而且从来没有改动过 。 就这样 , 刺史一度被放在了"卑微"的位置上 , 但由于刺客是中央派来的 , 可以监督俸禄有2000石的地方领导 , 这种"以卑临尊"的状态让很多人不满 , 很多地位高的地方官员不愿自己被官级比自己低的小小刺史管着 , 于是事情开始朝相反的方向发展 。
西汉末年 , 有人提出要"以贵治贱" , 而不是"以卑临尊" 。 他们要求罢免刺史身份 , 代之以州牧身份 , 以恢复古制 。 这种换汤不换药的做法 , 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刺史制度的级别 , 暗地里实则提高了刺史的地位 , 因此 , 可以引导刺史从地方逐步向中央的状态发展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