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基金机构委外资金撑起太平基金 发展艰难高管几乎全换遍



太平基金机构委外资金撑起太平基金 发展艰难高管几乎全换遍
本文插图

《金证研》沪深金融组 胡一飞/研究员 苏果 洪力/编审
在缺席股票型基金多年后 , 成立于2013年的太平基金终于在2019年7月发行了其第一只股票指数型基金--太平MSCI香港价值增强A/C 。 这只基金的发行对于太平基金来说无疑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 虽然截至2020年3月31该基金的净资产仅有0.99亿元 , 仅占太平基金净资产总规模160.29亿元的0.6% , 不到百分之一 , 但毕竟迈出了股票型基金的第一步 , 其产品线也补上重要的一环 。
对于太平基金来说 , 虽然在今年终于发行了第一只股票指数型基金 , 但这改变不了权益类基金在太平基金净资产总规模中所占很小比例的局面 。 截至目前 , 太平基金净资产规模为160.29亿元 , 其中债券型基金为62.68亿元 , 货币性基金为77.68亿元 , 混合型基金不过19.04亿元 , 而股票型基金更少仅为0.9亿元 。 权益类基金的规模合计仅为19.94亿元 , 仅占到12.4% 。
一、成立六年仅有四只权益基金 , 多为“菜鸟”基金经理
太平基金前身为中原英石基金 , 成立于2013年1月23日 , 目前股东分别为太平资产、中原证券、安石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 持股比例分别为83%、8.5%、8.5% 。 太平资产的实控人为中国太平保险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太平基金也成为第一家由保险公司绝对控股的保险系基金公司 。 太平基金现有8只基金(份额合并统计) , 共146.3716亿元 , 6位基金经理 , 在144家公募基金中排名第90位 。
和大部分固定收益类基金占据绝对多数的基金公司一样 , 这类公司都有一些类似的问题 , 一般来说它们的投研实力比较弱 , 反映在权益类产品上的业绩都不怎么好 , 太平基金也不例外 。
截至目前 , 太平基金旗下仅有四只权益类基金 , 一只还是去年才发行的指数基金太平MSCI香港价值增强A/C , 另外三只为混合类基金太平灵活配置、太平改革红利精选、太平睿盈混合 。 这三只混合基金都属于主动管理型产品 , 但除了太平改革红利精选成立至今还收益了20.2%之外 , 剩下的两只业绩都不理想 。
太平灵活配置从2015年2月份成立至今亏损了21.3% , 就算从2017年牛市时看 , 该基金当年也仅盈利了13.96% , 远远低于沪深300指数的21.78% , 在后来的2018年又亏损了17.71% , 前一年的盈利还不及其亏损 。 到了2019年的牛市 , 其盈利又仅有18.12% , 再次大幅跑输沪深300指数的33.59% 。
而且这只基金还是太平基金旗下目前基金经理最多的一只 , 林开盛、徐磊、常璐三人管理太平灵活配置 。 但是除了林开盛的管理经验有3年 , 其余2人中徐磊只有1年多 , 常璐不足一个月 。 林开盛在2009年7月至2016年4月在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任首席分析师 , 2016年4月任研究发展部负责人,从事投资研究相关工作 。 2017年加入太平基金 。
其实林开盛从担任基金经理时就管理太平灵活配置 , 目前3年多时间回报仅有19.60% , 远逊色34.24%的同类均值 。
太平睿盈混合A从去年3月成立至今也仅有9.9%的收益率 , 基金经理吴超有2年多管理经验 , 另一位陈晓则超过5年 。 如果算上太平改革红利精选基金经理梁鹏的话 , 该公司旗下的三只主动管理型权益产品大多都是经验青涩的“菜鸟”在管理 。
二、货基巨额资产规模全靠机构 , 资金进出影响大
古语说得好 , 背靠大树好乘凉 。 太平基金背靠着太平保险 , 在发展固收类基金上一直是顺风顺水 。 截至目前 , 债券型基金为62.68亿元 , 货币性基金为77.68亿元 , 总计140.36亿元 。
在太平基金内部 , 近年以来货币基金和债券基金的规模此消彼长 , 债券型基金的规模从2018年12月末的27.13亿元 , 上升到2019年9月末的62.35亿元 , 增加了35.22亿元 , 到今年一季度增加到62.68亿元 。 而货币基金的规模却由2018年12月末的98.77亿元降到2019年底的86.01亿元 , 在今年一季度又继续降到77.68亿元 , 1年多下降了21亿元之多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