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科技辣评-Weekly:商业航天投资是否正当时?OneWeb资产拍卖,背后比你我想象的更精彩;NASA探月合作也能扯上太空行为规范?( 三 )


美国Cerberus资本管理公司作为一家投资公司表现出兴趣让人奇怪 , 但是当我们知道这家公司属于美国的亿万富翁投资者斯蒂芬·菲恩伯格(Stephen Feinberg)也许就不奇怪了 。
SpaceIntel报道称有两家中国公司发出了竞标意向 , 报道认为OneWeb很可能会打中国牌 。 此前 , OneWeb向英国政府提出了资助要求 , 并称可以把OneWeb的美国工厂搬迁至英国作为代价 , OneWeb还称如果没有政府资金的支持 , 其敏感技术很可能落入外国人手中 。
辣评:
OneWeb要拍卖了 , 这个不重要 , 重要的是谁想买 , 最后又卖给了谁 。
其中最受关注的当然是中国的两家公司 , 他们的参与使这次拍卖在某种意义上具有很强的试探性 。 为何这么说 , 乃在于如果不卖给中国 , 说明在卫星互联网领域美国人并不希望中国成为竞争者 , 那么 , 中国应该加快这一方面的自主发展 , 以免受制于人 。 相反 , 如果卖给了中国 , 或者说明美国对自己的卫星互联网充满信心 , 不惧挑战 , 或者说明这个星座的价值并无想象中那么重要 , 事实上 , 马斯克的星链也一直备受质疑 。
无论哪一种结果 , 这场拍卖因为有了中国企业的参与确实变得更有意思了 。
新闻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G4RmHDgMUgpXisuL9xE0_w
4
美国推动中美科技“脱钩”的
深层动因及长期趋势
2018年以来 , 美国政府对中美科技交流采取了一系列限制性措施 , 试图对中国采取“脱钩”策略 。 该策略使中美科技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 美国政府试图阻碍中美在技术、数据、资金、市场、人才的方面的自由流动 , 从而改变中美科技合作的基本逻辑 。
美国采取这一策略源于多重深层动因 , 包括对中国前沿技术发展产生安全威胁认知 , 将中国视为美国在全球科技外交中的竞争者 , 推动科技产业链“回流”和两国产业竞争态势加强 。 “脱钩”是美国采取的竞争策略之一 , 其目的是在中美国家创新体系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 但是 , “脱钩”策略本身存在局限性 , 不一定能够让美国得偿所愿 。 这些局限性也为两国缓和竞争关系提供了空间 。
外界对于特朗普政府推动中美科技“脱钩”的动机有多种解释 。
一种观点认为 , 美国的做法是一种施压行为 , 目的是阻止中国挑战美国的科技领先地位 , 为贸易战增加合法性 , 促使中国在贸易领域作出更大让步 。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美国的做法指向特定的“危险中国企业” , 其最终目的是将其扼杀 , 从而降低中国对美国科技的“情报威胁” 。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 , “科技脱钩”是美国调整对华战略的一部分 , 其主要原因是美国对中国的战略认知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 认为中国科技崛起对美国构成紧迫威胁 。
这些解释都从一定层面上论证了美国政策的潜在逻辑 , 但未能充分意识到这种迅速、猛烈的改变是出于美国内部多个深层次认知变化 。 这些认知导致美国政府内多个部门和军方成为了推动中美科技“脱钩”的积极行动者 。
美国推动中美科技“脱钩”的深层动因是驱动该策略实施的根本性因素 。 如果这些动因不断强化 , 将加强美国实现中美科技“脱钩”的意愿 。 反之 , 如果这些动因出于各种原因势头减弱 , 美国对中美科技“脱钩”的意愿会随之下降 。
上述动因有两个共同点:一是美国对于中美科技“脱钩”的必要性和紧迫感源于美国多个机构的认知变化 , 中国的挑战和威胁存在于美国政府和精英层的预测和推断 , 并没有充足的事实作为支撑 。 如果中美双方能够通过实际行动和规则改变这种认知 , 那么“脱钩”的必要性就将面临质疑 。 二是美国实施“脱钩”策略源于其对该策略的理想化假设 , 即“脱钩”既能够削弱中国国家创新体系的外生性动力 , 又能够带动美国科技产业链“回流” , 从而提升美国企业对美国国家创新体系的贡献 。 这种假设一旦不能完全实现 , 将影响“脱钩”策略的前景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