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被导师卡住论文坠亡:为何注定会鱼死网破?

社交媒体上 , 一篇《致中国传媒大学动画学院薛燕平老师》的“起底文” , 触发广泛热议 。 坦白讲 , 关键信息并不多 , 更多是单方情绪的愤懑表达 , 并且直指研究生的坠亡和导师有关 。 具体的表述是不是实情 , 校方也不清楚 , 只是在“回应”中表示要去核查 。就事论事 , 在热议“起底文”的过程中 , 舆论上呈现出两种明显的观点平行而对 。 其一:论文不过审 , 就要跳楼 , 这跟导师扯不上关系 。 其二:对涉事导师过去的“不当言行”开扒 , 来实证这位导师“有问题” , 从而强调研究生坠亡并不简单 。说实话 , 这些观点都并没有基于事实进行讨论 , 而多是凭借先入为主在追问 。 所以 , 不免陷入纷争和撕裂之中 。 要知道 , “家属发文起底” , 也只是将石头砸向大海 , 激起水花的过程 。 而对于实质性的“起底” , 其实并没有真正展开 。 当然 , 最终真相如何 , 还要看调查结论 。不过 , 就“起底文”中强调的研究生“道歉信”而言 , 可能算是整个事件中最重要的“信息” 。 因为 , 有“道歉信” , 就意味着“有冒犯” , 至于“怎么冒犯”的 , 家属没有交代 。 不过从社交媒体上传出的“道歉信”来看 , 可能是因为坠亡的研究生“不懂事”(世俗礼数 , 沟通表达等) 。 不过 , 依然写的不是很明确 。所以 , 在涉事导师薛燕平没有正面回应的情况下 , 事件的定性暂且就是:导师“卡论文” , 只因学生“不懂事” 。 但是 , 学生论文被卡住 , 选择跳楼结束生命 , 这到底和导师有没有关系 , 这可能又是另外一回事 。 所以 , 在面对“研究生被导师卡住论文坠亡”的事情上 , 就应该掰开来看 , 而非眉毛胡子一把抓 。当然 , 既然“鱼死” , 那么离“网破”也就不远 。 因为 , 就国内的争议性事件处理惯例中 , 往往都是 , 一方“死伤惨重” , 那么另一方必将“损兵折将” , 要不然公众舆论上是无法平衡的 。 想必“这一点”家属在发出“起底文”前就已经想明白 。 毕竟 , 导师并不是直接导致研究生的坠亡原因 , 所以 , 要想动导师 , 就需要借助舆论风向 , 砍出致命一刀 。事实上 , 研究生和导师的“交恶勾兑”事件 , 已经成为高校的“重点节目” 。 因为在“论文狩猎”中 , 学生的“人格自尊” , “身体色相”多数时候是坍塌的 。 当然 , 我们唯一能乐观的是:“普校之下 , 坏导师总还是少数” , 不过 , 只要有人摊上 , 就可能被撕扯成面目全非 。所以 , 回到高校导师队伍的管理上 , 就应该制度化 , 而非“满纸荒唐”后 , 才“一纸声明” 。 甚至 , 我们会发现 , 类似的“交恶勾兑”事件 , 往往都是舆论介入后 , 才引发校方的关注 , 而校方常态性的自查 , 往往不怎么起作用 。 甚至 , 在一定程度上 , 有一种家丑不可外扬的护短逻辑存在 。于此 , 也就能理解 , 为何社交媒体 , 会成为“溃败者”唯一的救赎通道 。 因为 , 对于校方和导师来讲 , 在很大程度上是利益共同体 , 起码声誉上是“捆绑关系” 。 所以 , 一般情况来讲 , 学生就是通过校方进行投诉 , 不见得校方会公开处理导师的问题 。 当然 , 就算处理 , 也是内部处理 , 过程并不会公开 。另外 , 作为学生来讲 , 因为论文不过审 , 就要寻死觅活 , 这确实不应该 。 但是 , 也不应该过多的苛责 。 事实上 , 国内的教育体系中 , “生命教育”和“挫折教育”是缺位的 。 这导致 , 不少一路很顺的孩子 , 在面对人生的挫折时 , 很容易就走向溃败 。就坠亡的研究生来讲 , 据悉 , 是一路顺风式的学霸 , 从小就是“别人家孩子”的模范生 。 但是 , 这也仅是升学层面的考量 。 至于 , 回到生活本身 , 就其面对论文不过审 , 就陷入抑郁崩溃 , 最终跳楼坠亡 , 着实让人感到有些“惋惜” , 并且顺带“叹息” 。当然 , 从其家属的“起底文”中 , 也能看出一些端倪 。 说实话 , 孩子已经跳楼 , 家属却把所有的责任归结于导师所为 , 这本身就有些讲不通 。 从某种层面上而言 , 孩子是在家中坠亡的 , 如果说有责任 , 家属的责任也难以逃脱 。 但是 , 这些逻辑仅是强硬的关联逻辑 。 毕竟 , 作为个体来讲 , 既然已经成年 , 自己为自己负责就成为理所当然的事情 , 起码在自杀的事情上 , 是这样的 。所以 , 家属发文起底导师 , 只能出口恶气 , 不能把导师怎么样 , 起码导师并不是研究生坠楼的直接原因 。 因为“个体的绝望的过程”是很复杂的 , 而突发的因素 , 很大程度上只是触发绝望打开 。 所以 , 就坠亡研究生的家属来讲 , 除却要追问导师的问题 , 也要反思自己的问题 , 要不然逝者可能永不瞑目 。说实话 , 导师到底有没有刁难学生 , 这是无法度量的事情 。 因为 , 每个人的感受力不同 , 受到的影响也不同 。 所以 , 这方面的衡量 , 就很难有确切的论断 。 至于家属方面的看待 , 很大程度上 , 是悲伤所刺激形成的认知 , 所以肯定是不客观的 。当然 , 在“起底文”发出后 , 舆论上并没有先入为主的认为是导师的问题 。 因为 , “起底文”就像是怨妇伸冤一样 , 只有哭声 , 没有证据 。 所以 , 就算舆论介入 , 最终也只是道德层面的审判 , 法理上应该没办法介入太深 。 所以 , 家属的起底 , 也只是悲伤的失控 , 对于逝者的慰藉而言 , 并没有实质性增量 。不得不说 , 导师的权力要遏制 , 学生的内心也要强大 。 从某种层面上而言 , 导师和学生只是简单的教学关系 。 但是回到真实的互动场景中 , 却是人与人的互动 。 这导致 , 如果教学管理机制中 , 无法管控导师的权力 , 就会导致学生的权益被导师碾压 。事实上 , 作为家属而言 , 坠亡的研究生已经是成年人 , 就不要总强调“只是一个孩子” , 要不然 , “孩子”真的会干傻事 。 要知道 , 正是这样的思维认知 , 导致很多“巨婴”总是理所当然 。 并且 , 热衷以死相逼 , 以为全世界就能为其让步 。可真实的世界真的不是这样的 , 你在父母眼中是孩子 , 可以一哭二闹三上吊 , 肆意撒野 。 但是 , 在外人眼里 , 这些孩子气行为 , 只不过是不成熟 , 没教养的体现 。 于此 , 作为家长来讲 , 如果把孩子管得“不分里外”(家里家外) , 那么最终的结果就是“不辨是非” , “不明情理” , “不分轻重” 。 而这些 , 也正是这起“研究生坠亡事件”中 , 更应该被正视的问题 。原创文章 , 谢绝转载 , 首发微信公众号:qingnianxuejia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