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城县“长效产业”支撑“脱贫保稳”

赤城县“长效产业”支撑“脱贫保稳”
文章图片

▲在河北省张家口市赤城县灵华食用菌公司 , 赵安军正在操作菌棒打孔机 。 作为当地致富带头人 , 他的公司每年吸纳100多人就业 。
赤城县“长效产业”支撑“脱贫保稳”
文章图片

▲赤城县样田乡样田村 , 粮农在筛选玉米 。 通过科学耕作 , 当地玉米品质和产量大大提高 。
赤城县“长效产业”支撑“脱贫保稳”
文章图片

▲延崇高速、张唐铁路、112国道在赤城县交汇 。 交通的改善为该县脱贫攻坚注入了生机和活力 。
赤城县“长效产业”支撑“脱贫保稳”
文章图片

如今的赤城县雕鹗镇康庄村 , 栋栋新居拔地而起 。 该县通过推进空心村治理和易地扶贫搬迁、民宿民居建设 , 有效改善了村民居住条件 。
赤城县“长效产业”支撑“脱贫保稳”
文章图片

昔日的赤城县雕鹗镇康庄村 , 房屋破旧 , 环境落后 。 (资料照片)
赤城县“长效产业”支撑“脱贫保稳”
文章图片

▼赤城县盛丰农业园区育苗基地的员工正在管护幼苗 。 当地以北京科特派(赤城)工作站为依托 , 建成一站一网一基地 , 将全县18家扶贫产业园区纳入物联网管理平台 。
赤城县“长效产业”支撑“脱贫保稳”
文章图片

赤城县雕鹗镇煜园农业生态科技产业园 , 温室桃子喜获丰收 。 该园区按照政府+公司+贫困户模式 , 助力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
4月的河北省张家口市赤城县 , 正是春耕生产的关键时期 。 在科技园区、种植大棚、示范基地等地 , 到处都是人们忙碌的身影 。 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 , 抓紧复工复产 , 确保巩固脱贫摘帽的胜利成果 。
赤城县地处首都水源涵养功能区和生态环境支撑区 。 2017年精准识别回头看后 , 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村272个 , 占行政村总数的61.8% , 建档立卡贫困户32076户68242人 , 贫困发生率28.2% 。
面对自然条件差、产业水平低和生态功能重要的县情 , 近年来 , 赤城县干部群众努力改变封闭保守、小富即安的山区意识 , 围绕转型、承接、生态三篇文章 , 确定了户有增收项目、村有致富产业、乡有示范园区、县有特色经济目标 , 谋划发展长效脱贫产业 , 全力打造京北蔬菜园、后花园、科技园 。 到2019年 , 赤城实现贫困村全部出列 , 贫困发生率降至0.57% 。
如今的赤城 , 特色产业遍地开花 。 杂粮杂豆、食用菌、林果、中药材、特色养殖5个特色产业扩模提质 , 错季蔬菜和乡村旅游2个传统优势产业提档升级 , 已构建起2环3带18个示范基地50家龙头企业的扶贫产业格局 。 通过产业辐射带动 , 完善户企利益联结 , 带动25184户贫困户实现产业就业增收 。
如今的赤城 , 科技基因根植山区 。 努力实现县有科技扶贫专家服务团、乡有科技扶贫工作站、村有农业扶贫技术员格局 , 赤城广泛开展科技帮扶行动 , 大批科技工作者进驻园区开展科技服务 , 解决产业面临的各类技术问题 。 同时 , 赤城电商扶贫日渐兴起 , 已建成县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县级仓储物流配送中心和103个村级电商服务站 。
如今的赤城 , 生态理念深入人心 。 通过实施生态补偿、生态管护、造林劳务、林业产业四项举措 , 2019年 , 赤城全县重点公益林、天然林停伐生态补偿项目覆盖186个贫困村;面向贫困户选聘生态护林员5741人 , 人均年增收3600元;发展林果产业2398亩 , 辐射贫困户80户 。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 目前 , 赤城正在加快海陀小镇等12个特色小镇建设 , 推进61个空心村治理和废弃矿山整治 , 全县在建生态旅游项目3个 。
【赤城县“长效产业”支撑“脱贫保稳”】脱贫不忘防返贫 。 通过综合救助、公益就业、消费扶助、健康服务、互助养老、文明实践、集体保障等防返贫七个平台建设 , 赤城县正在加强动态监测、因人施策 , 骤贫救济、脱贫保稳 , 确保脱贫成果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