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武纪终于,寒武纪成了一个正常的AI公司

出品| 虎嗅科技组
作者| 张雪
封面| IC photo
进入2020年 , 科技企业们明显加快了IPO的步伐 , 尤其是科创板上市条件放宽之后 , 很多初创公司或跃跃欲试 , 或加速推进 。
寒武纪就是这样的一个存在 。
在4月10日接受上海证券交易所问询后 , 5月7日 , 中科寒武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寒武纪”)披露了与首轮审核问询函相关的回复 。
面对上交所这份包含6大类20个问题的犀利考题 , 寒武纪卸下了明星AI公司的光环 , 变成了一个想迫切上市 , 又极尽无奈的普通创业公司 。
从披露的回复看 , 上交所的问题涉及公司股权结构、主营业务、核心技术、研发项目、营业收入、募投项目、应收账款等 , 可以说一针见血地问出了外界关注的重点 。
一个月多月前 , 寒武纪向科创板提交招股书时 , 虎嗅曾分析过当下的寒武纪 , 但直到回复报告公布 , 才觉得一个相对真实的寒武纪才刚刚浮出水面 。
在回复报告中 , 寒武纪丝毫不避讳谈到当下缺钱的现状 , 失去华为大客户之后的隐忧以及获得政府补助等话题 。
上市前 , 寒武纪已褪去光环
曾经的寒武纪辉煌无比 , 在华为超级大单 , 中科院技术背景的加持下 , 没有人不看好它的未来 。
但有时这样的光环也不一定都是正向的 , 当华为选择用自研芯片 , 当寒武纪获得政府大单 , 随之而来的质疑声也同光环成了正比 。
不过在回复报告中 , 我们可以很明显地看到 , 寒武纪明里暗里地在强调两个不依赖——不依赖华为 , 不依赖中科院 。
在核心技术人员方面 , 回复报告中开篇就谈到了两个“关键先生”——陈云霁和梁军 。
身为中科院“双子星”之一 , 陈云霁曾担任寒武纪董事和“首席科学家” , 在寒武纪兼职期间参与过公司部分研发工作 , 在公司创立不久后即离开公司 ,目前在中科院计算所担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
寒武纪方面指出 , 陈云霁在职期间并未直接参与产品技术研发的具体工作 , 离职后 , 其也未对寒武纪进行产品技术的指导 。
换言之 , 陈云霁对于寒武纪核心技术及主要产品的形成未起到重要作用 , 这也就撇清了中科院和寒武纪的部分关系 。
另一方面 , 依照招股书 , 寒武纪2019年第一大客户为珠海市横琴新区管理委员会商务局的智能计算平台(二期)项目 , 这个项目总价高达4.4亿 , 直接为寒武纪带来了2亿营收 。
在被问及是否依赖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等相关单位获得智能计算平台 (二期)项目时 , 寒武纪表示:
横琴先进智能计算平台(一期)项目由中科院出资 建设 , 设备产权归中科院所有;横琴智能计算平台(二期)项目则是由横琴新区出资建设 , 设备产权归横琴新区所有 , 两个项目的出资建设单位不同 。 横琴新区采购公司产品及服务属于商业行为。
另一位梁军是寒武纪现任公司副总经理兼首席技术官 , 他在2017年入职寒武纪 , 在此之前 , 曾就职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深圳市海思半导体有限公司 。
在其加入的第一年 , 华为便开始了与寒武纪展开合作 , 不管从技术角度还是关联角度 , 梁军的身份都容易引起关注 。
在回复报告中 , 寒武纪着重披露了梁军与华为在技术方面的关系:
梁军在华为海思的工作内容与在寒武纪的工作内容属于芯片设计中的不同细分领域 , 其在华为海思任职期间 , 主要从事网络芯片开发、手机 SoC 芯片设计的工作 , 而在寒武纪从事人工智能芯片研发 。 ”
在主营业务营收上 , 此前披露的招股书中 , 2017年—2018年间 , 寒武纪对华为的依赖显而易见 。
具体到数据上 , 得益于给华为手机IP授权 , 寒武纪入账784.33 万元、11,702.52 万元 , 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98.95%、99.69% 。
但2019年 , 华为未与寒武纪达成新的合作 , 未来寒武纪预计华为继续大量采购公司产品的可能性也较小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