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文科生为什么越来越不值钱?
科技时代:文科生为什么越来越不值钱?百无一用是书生 , 放在今天的文科 , 尤其是人文学科上头 , 还真的是恰如其分 。而且 , 这种现象还不仅仅是中国独有 。 实际上 , 放眼全世界 , 文科落寞的现象可以说是普遍性的 。甚至外国的情况比中国更加糟糕 。 至少中国的大政府格局 , 决定了公务员这个职业 , 还是在社会上较受欢迎的——而这个职业对文科生的接纳程度相对较高 , 能保障一小部分文科生获得稳定的收入和体面的社会地位 。 而在推崇小政府大社会模式的西方 , 普通公务员无论是收入还是社会地位都非常一般 , 所以它对文科生的“加持”作用要更差劲 。1、古代生产:必须对人文科学学者高度依赖 。而放在古代 , 可不是这样 。 在工业革命以前 , 文科类 , 尤其是人文学科的“从业人员” , 可以说是全社会最受推崇 , 最有地位的存在 。 中国就不说了 ,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 士农工商的格局之下 , 研习四书五经的士人 , 绝对是最有地位的阶级;而中世纪的西方 , 天主教的教士(神学也属人文学科范畴)甚至比中国的儒家士大夫更有权势——士大夫头上好歹还有个皇帝压着 , 天主教连教皇都是教士中选出来的 , 除了耶稣和耶和华这俩神仙爷子 , 就没人管得了他们 。为什么古代风光无限的文科生 , 到现代却沦落到连丈母娘都看不上的地步?这种变化背后 , 其实是折射出的是一种人类发展阶段的晋级 , 简单概括 , 就是人文时代结束 , 科技时代来临 。在农耕时代 , 人类文明的发展速度是十分缓慢的 。 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 , 整个社会在漫长的岁月中 , 保持着相对稳定的状态——虽然王朝有更迭 , 国家有兴衰 , 但新生的王朝和政权 , 依然不可避免的延续着昔日的模式 , 社会形态也不会有什么大的变化 。由于生产力相对落后 , 古代科技的发展十分缓慢 , 所谓的能对人类文明造成重大影响的重量级科技革新 , 要非常长的时间 , 才能冒出一个 。 这种情况下 , 统治阶级把有限的资源投入到科技研发 , 寄望于通过这种方法来富国强兵 , 明显是很不划算 , 不现实的——极大的概率 , 就是革命性成果没出来 , 国家资源却已先被耗了个山空海落 。这种格局下 , 理工科自然也就不受重视 。 社会对所谓理工科人才的需要 , 无非就是一帮重复劳动的工匠而已——这种人才不具备太高价值 , 随便找个人训练几年都可以差差胜任;就算是比较稀有的所谓能工巧匠 , 也无非就是在这帮工匠里挑几个手法灵活点的 , 多磨了个十几二十年罢了 。既然理工科人才就这么点本事和发挥空间 , 对社会也就这么点作用 , 那他们在古代阶级社会里自然也不会有什么好的地位和身份 。既然用发展来解决问题的套路在古代行不通 , 那社会运行如何保证?答案就是现有资源的整合 。这下古代文科生 , 也就是儒家士大夫和基督教教士的作用就显示出来了 。 士人和教士 , 这些人文学科的从业者 , 他们的本职就是搞意识形态工作 , 通过塑造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社会思想和道德规范 , 并将其推广到全民 , 通过反复的精神引导和灌输 , 让民众心甘情愿的认同并主动接纳 , 这样一来 , 国家和统治阶层也能得到想要的资源 , 社会也因此能够稳定的运行下去 。甚至 , 古代的落后社会发展水平 , 决定了统治集团的官僚体系 , 也必须对人文科学学者高度依赖 。 原因很简单——农耕文明条件下 , 人类生产力高度落后 。 说的直白点 , 古代的财富生产者——主要也就是农民 , 他们辛辛苦苦干上一年 , 也攒不下多少余粮 , 自然承担赋税的能力也就非常有限 。老百姓承担赋税能力有限 , 这意味着朝廷能够直接掌握的资源也不会太多;再考虑到古代糟糕的交通条件 , 这交税过程中的损耗也很大 , 所以落到朝廷和官府手里的余粮自然就更少了 。朝廷能从社会上拿到的资源就这么多 , 那它供养官吏的能力自然也就受限——毕竟吃皇粮的人太多的话 , 朝廷压根就养不起 。官吏数量有限 , 加上古代交通状况和技术手段又十分原始差劲 , 这些因素决定了朝廷在进行社会治理时 , 自然就不能那么细——你想深入基层 , 你也得有那么多人才行啊 。这就有了中国古代的所谓“皇权不下县”说法 。 说到底 , 不是皇权不想深入基层 , 而是皇权养不起这么多只吃不赚的公家人!既然皇权不下县 , 那意味着仅凭政治手段 , 是无法实现对社会的有效治理的 。 要想达到这个目的 , 就必须高度依赖意识形态 , 通过思想和精神上的驯服 , 让民众主动认可朝廷 , 认可自己被统治的地位——甚至这种意识形态的作用 , 比常规政治手段更为重要 。正是这种特点 , 铸就了人文时代“文科生”的辉煌 。 为什么古代的士人中举或者中进士后 , 就可以直接做官?而那些所谓的有丰富基层经验的行政高手——比如捕头、县丞等 , 再出色也注定只能是吏 。 原因很简单 , 士人也许没有行政经验 , 但他们能中举甚至中进士 , 至少证明他们有丰富的理论知识 , 可以“教化”百姓 , 让朝廷用更低廉的成本 , 实现国家治理;而所谓的能吏 , 你再怎么能侦缉 , 再怎么会管理 , 但你没丰厚的文史哲知识积累 , 你就不知道如何去控制百姓的思想;至于你所熟稔的这套技术手段 , 虽然在社会治理中也行得通 , 但是成本太高 , 大型推广的话朝廷根本就负担不起 , 所以注定只能作为配角和补充 , 不能成为主流 。中国如此 , 西方也是一样 。 中世纪的欧洲 , 站在金字塔顶端的是教皇和教士;国王等封建领主和他们手下的技术官僚只能是统治阶级中的次等角色;甚至连印度 , 作为祭司的婆罗门 , 也比充当国王和官吏的刹帝利要高级 。总而言之 , 农耕时代落后的生产力 , 决定了思想教化是最具性价比 , 也是朝廷能够负担得起的主要社会治理方式 , 所以搞人文科学在当时 , 比搞社会科学要更吃香 。 至于搞理工科的 , 在当时就是一群破工匠而已 , 就更不用提了 。2、科技爆发:游戏规则就变了 。但随着近代 , 尤其是工业革命的来临 , 情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 工业革命后 , 人类科技进入爆发期 , 对人类文明发展水平造成显著影响的新科技不断涌现 , 效果更是立竿见影 。这时候 , 游戏规则就变了 。 前文说了 , 人文科学最大的作用 , 就是“教化” , 就是对现有社会资源进行合理调配 。 可在科技爆发 , 人类文明加速发展的时代 , 重要性已经大大降低:从单纯社会治理角度来说 , 你与其靠教化百姓 , 让他们老老实实多交点钱 , 还不如去搞科技创新 , 去创造更多的增量财富——这不仅国家和统治阶层能吃到更多的肉 , 老百姓也能有更多的汤喝 , 相较于靠单纯忽悠百姓习惯过苦日子 , 再从他们本就不多的余粮中榨出三瓜两枣 , 明显效果更好 。而从国际竞争的角度 , 那就更不用说了——你大清国把几亿农民教化的再好 , 照样被几百万产业工人供起来的大英帝国揍的连亲妈都不认识!所以 , 随着科技时代的来临 , 社会运行逻辑发生了根本性改变 , 理工科人才的重要性大大上升 , 人文科学及其拥趸的社会地位则江河日下 。而社会科学也同样后来居上 。 现代社会 , 物质已经极大丰富 , 国家、甚至社会组织 , 他们也拥有了足够多的剩余资源 , 去供养更多的行政人员 , 将政治影响力直接打入最基层 。 这种情况下 , 皇权不下县的中国传统格局就被打破;而在西方 , 通过宗教意识形态去控制民众思想 , 也不再是社会治理的主要手段 。 当村子里都能建起党支部 , 乡政府都能养几十个公务员和事业编 , 政府就有能力直接对基层进行专业性的技术管理 , 思想教化这种粗放的治理手段 , 虽然依然存在 , 但重要性自然也就相对降低 。甚至 , 鉴于技术手段在社会治理中重要性的提升 。 那相应的 , 在现代文官体系中 , 文科生 , 尤其是搞文史哲等人文学科的 , 他们的作用也就自然而然的降低了——虽然文科生依然可以当公务员、并努力升迁为官 , 但其他专业的 , 同样能够胜任;对历史哲学的熟稔精通 , 已不再是为官的唯一必备要素 , 政治手段和行政技能、乃至某些其他领域的知识 , 同样是为官所必须掌握的 。这就是文科专业 , 尤其是人文学科在现代社会相对没落的宏观背景 。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 , 文科地位下降是符合客观规律的 , 不仅现在文科生不受社会待见;在可预期的将来 , 文科生作为一个整体 , 恐怕地位也不会有什么根本性的反转 。虽然作为一个文科生 , 还是一个纯人文专业毕业的 , 要承认这个规律 , 还把它的前因后果给剖析出来 , 实在有点自己作践自己的意思;但大势如此 , 咱也不能睁着眼睛说瞎话 。 所以 , 还在为专业选择而烦恼的学子 , 奉劝大家一句话:除非你确实具备超级大牛的潜质(人文学科专研到顶端依然还是很有价值的 , 但普通的就不行了) , 或者说家里有矿不在乎 , 否则文科这个大坑 , 还是谨慎进入为妙 。
推荐阅读
- 灵武市融媒体中心|市科协走访慰问我市一线科技工作者
- 海峡导报大厦门|中西并进 做孩子健康守望者,厦门市中医院儿科紧跟现代医学科技发展步伐,护航儿童健康成长
- 科技不是第一生产力,自由才是
- 如果真正法治能保障自由,贫穷没有了,科技发达了
- 爱奇艺《庆余年》超前点播被判违法
- 因时而变
- UP主自称患癌骗近百万?B站:如果造假将严肃处理
- 英国女王被当面告知:君主制保留是时代的错误!
- 因为不会使用智能手机,他们在扫码的时代徘徊
- 延庆融媒|后世园时代|延庆区香营这个村靠花致富,村民就业增收5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