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山资讯刘猛道:我是农民的儿子,我爱泥土的芳香


一辈子干好一件事 , 从业29年的刘猛道一直致力于大麦研究 , 聚焦服务三农 。
梦想永不止步 , 从大力调整作物结构到培育新品种配套栽培技术集成创新 , 最后将科技转化为生产力 , 惠泽农民 。 如今 , 刘猛道及其团队在高产示范经省级实产验收的情况下 , 大麦最高亩产720.8千克、百亩平均亩产629.6千克、千亩平均亩产578.7千克、万亩平均亩产504.2千克 , 曾创“四个全国第一” , 目前 , 结合保山市2025年肉牛存栏将达140万头的方向 , 他正在向研究大麦“粮草双高”的目标迈进 。
半百之年 , 他的眼里只有金灿灿的大麦 , 田间一串串饱满充实的大麦 , 承载的不仅是农民辛劳的寄托 , 也有他的梦想 。

保山资讯刘猛道:我是农民的儿子,我爱泥土的芳香
本文插图

刘猛道收割试验大麦
历经艰辛 , 为了“吃得饱”
在刘猛道的童年记忆里 , 因为家中五个兄弟在那个缺粮的年月 , 每天能吃饱是想得最多的事情 , 小小的刘猛道便立志长大后要让所有人都能吃饱 , 所以考大学时 , 他选择了学农 。
1991年 , 大学毕业后的刘猛道到保山市农科所工作 , 被派驻到自己的家乡腾冲固东驻点工作 。 在一次下乡时 , 看着公路两边因雨季来临导致小麦腐烂的田地 , 回想到自己高中毕业后回到家乡 , 也是看到路边、田地里堆满了腐烂发芽的小麦 , 当时他心里只能惋惜 , 现在有机会一定要想办法改变这种现状 。 在后续的了解中 , 刘猛道了解到小麦作为保山小春季的主要作物 , 迟熟晚收 , 收割时间5月中、下旬刚好遇到保山的雨季 , 虽然长势很好 , 但大量的雨水让小麦腐烂在田里 , 农民不仅不能丰收 , 还要浪费时间把腐烂的小麦割掉 , 同时还影响后茬农作物的播种 , 导致低产低效 。
为什么不能把小春季的迟熟小麦换成其他早熟作物呢?这一想法正好与当时农科所长的想法吻合 , 在所长的带领及大力支持下 , 刘猛道及团队人员说干就干 , 通过大量的调研和查阅资料 , 发现大麦的种植周期比小麦短10天以上 , 能够保障后续农作物的播种时间 , 而且两者相近 , 都可以作为畜禽饲料和制酒原料 , 能够满足农民的需求 , 应该可以替换 。
在经过5年的反复研究和试验示范后 , 刘猛道的想法得到了认可 , 科研团队明确提出了“调整小春作物结构 , 改种迟熟小麦为早熟高产啤饲大麦”的方法 , 多年来 , 保山市一直遵循“合理压缩小麦 , 大力发展啤饲大麦”的思路强力推进 , 致使全市小麦由1995年的75万亩降至现在的15万亩 , 啤饲大麦从7.28万亩发展至现在近50万亩 , 大麦早熟、高产、饲喂效果好 , 有效缓解生产矛盾 , 利于烤烟、水稻等后作早栽从而提质增效、增产增收 。

保山资讯刘猛道:我是农民的儿子,我爱泥土的芳香
本文插图

刘猛道记录大麦播种时间
披荆斩棘 , 为了“稳增产”
大麦的品种哪里来 , 省外大量引进经筛选鉴定并应用 , 但经过长时间的种植证明 , 引进的大麦不能完全适应保山乃至云南省特殊的立体气候 。 保山海拔悬殊、温度差距大、各地降水量不一 , 只有立足当地 , 通过种质创新 , 自己系统选育或杂交选育高产优质、多抗广适的新品种 , 才能适宜于当地大面积应用 。
2001年 , 刘猛道及其团队人员开始开展系统选育或杂交选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麦新品种 。
回忆起当时心路历程的刘猛道说:“我们收集大量的种质资源并详细观察记载综合性状 , 对生产应用品种在田间的变异和分离进行细致的选择和繁殖 , 每年组配杂交组合300余个 , 选择种植杂交后代几千份 , 虽然工作量很大 , 但总是乐观地期待着明天 。 ”

保山资讯刘猛道:我是农民的儿子,我爱泥土的芳香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