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道日本人27亿美元建海底隧道,无奈的鸡肋,因施工时间太长


北京联盟_本文原题:日本人27亿美元建海底隧道 , 无奈的鸡肋 , 因施工时间太长
中国人常讲这样一句话:抓住机遇 , 乘势而上 。 是的 , 想做成功事情 , 就要抓住大势 , 这就是机遇 。 如果做事情拖拖拉拉 , 错过了最好的时机 , 再好的牌也会打糊了 , 自诩聪明的日本人就办了这样一件事 。
北海道日本人27亿美元建海底隧道,无奈的鸡肋,因施工时间太长
本文插图

这件事就是青函隧道的建设 , 耗资27亿美元 , 耗时23年 。
大家都知道 , 日本是个岛国 , 由北海道、本州、九州、和四国四个大的岛屿以及周边若干小岛组成 。 北海道是日本第二大岛 , 地广人稀 , 人口只有东京的一半 , 在寸土寸金的日本 , 这里发展潜力巨大 。
本州岛 , 是日本最大的岛屿 , 拥有日本三大都市圈 , 即东京都市圈、大阪都市圈和名古屋都市圈 , 这里人口密度极高 , 是世界上唯一拥有1亿人口的海岛 。
北海道日本人27亿美元建海底隧道,无奈的鸡肋,因施工时间太长
本文插图

如何促进北海道与本州岛的平衡发展 , 发挥彼此优势呢?日本人也是大费脑筋 。 在反复论证之下 , 他们终于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做出了一项重大决定:建设青函海底隧道 , 连通本州与北海道 。
青函海底隧道一边是本州的青森 , 一边是北海道的函馆 。
青森是本州岛最北端县厅所在地 , 市内的铁路青森站是奥羽本线和东北本线终点站 , 亦是东北自动车道、国道4号及国道7号的终点站 。
函馆是北海道岛西南部的滨海城市 , 有"日本的香港"之称 , 每年都会迎来众多的中国游客 , 从函馆山眺望到的都市夜景号称世界第一 。 函馆港 , 港内水深 , 是天然良港 , 北海道的门户 。
北海道日本人27亿美元建海底隧道,无奈的鸡肋,因施工时间太长
本文插图

以前的时候 , 青森与函馆隔着津轻海峡相望 , 海峡风大浪高 , 除了飞机 , 人流、物流均靠渡轮 , 非常不方便 。 建设青函隧道 , 将极大缓解交通压力 , 这是民用方面的考虑 。
另一方面 , 还有更深层次的打算 。 日本的北方四岛的归属问题 , 二战后一直悬而未决 , 一旦发生情况 , 津轻海峡被封锁 , 北海道将成为孤岛 , 守无可守 , 退无可退 。 而有了青函隧道的保障 , 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
北海道日本人27亿美元建海底隧道,无奈的鸡肋,因施工时间太长
本文插图

于是 , 反复论证之下 , 1964年 , 青函海底隧道动工 。 这条大动脉由3条隧道组成 , 主隧道全长53.9公里 , 其中海底部分23.3公里 , 陆上部分本州一侧为13.55公里 , 北海道一侧为17公里 , 南起青森县今别町滨名 , 北至北海道知内町汤里 。
当时的预算全部费用为8亿3千万美元 。 但是 , 施工难度超出了人们想象 , 干到半截也不能停下来 , 当然日本也不差钱 , 预算反复追加 。 在付出了27亿美元 , 33名工人丧生 , 1300人伤残的代价后 , 1988年 , 青函隧道正式通车 , 成为是世界上最长的海底隧道 , 创造了吉尼斯纪录 。 隧道最大水深140米 , 最小覆盖层厚100米 。 当年高仓健主演的电影《海峡》 , 就是描写修建这个隧道的故事 。
北海道日本人27亿美元建海底隧道,无奈的鸡肋,因施工时间太长
本文插图

1988年3月13日清晨 , 首班电气化列车满载乘客从青森站和函馆站相对发出 , 从此结束了日本本州与北海道之间只靠海上运输的历史 , 整个通车时间仅用了30分钟 。 当时使用的ED79型电力机车 , 专门用于牵引津轻海峡线的旅客列车和货物列车 。
北海道日本人27亿美元建海底隧道,无奈的鸡肋,因施工时间太长


推荐阅读